《临江仙》
时间: 2025-04-29 03:49: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作者: 田遨 〔近代〕
遥想四明山耸翠,仙翁倚杖岩边。
探幽觅句夜无眠。青编如石叠,红豆比花妍。
赐我擘窠联语好,长文落纸云烟。
名摹佳砚两相欢。曲腔填漆弩,来札压青毡。
白话文翻译:
遥想四明山的翠绿高耸,仙翁倚着拐杖在岩边。
我在夜深人静时探幽寻句,难以入眠。青色的书卷如石头叠起,红豆的美丽胜过花儿。
请赐我一副精美的对联,长篇文章在纸上如云烟般飘散。
名家的印章和美好的砚台让我倍感欢喜。优美的曲调在漆弩中回响,来信则压在青色的毡子上。
注释:
- 四明山:指浙江省的一座山,以其秀丽的风景著称。
- 仙翁:指的是道教中的仙人,象征高洁和超脱。
- 青编:青色的书籍或书卷。
- 红豆:在这里象征美好,红豆常与思念相关。
- 擘窠:指精心撰写的书法或诗文。
- 云烟:形容文字如烟雾般缥缈,意指文思的飘逸。
- 佳砚:指名贵的砚台。
- 曲腔:指音乐的旋律,可能暗示诗词的韵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田遨,近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表现山水之美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创作风格融合了传统与个人情感,常常在诗中抒发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田遨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文人生活的向往之时,表达了他在山水之间的悠闲与对文艺创作的热爱。诗中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文人身份的自我认同和追求。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典雅的词,展现了田遨对自然与文人生活的深刻体悟。开篇描绘了四明山的秀美,仙翁的倚杖象征着自然的智慧与力量。诗人借助夜晚的幽静,表达了自己在文思上的沉潜和追求。在这里,青编书卷和红豆的比喻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渴望与执着。
诗中提到的“赐我擘窠联语好”,显示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得到灵感与创作的机会。接着,“长文落纸云烟”则表现了文字的短暂与飘渺,正如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最后,诗歌以“曲腔填漆弩,来札压青毡”作结,展现了文人生活的悠闲和艺术的愉悦感。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中,传达了一种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切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遥想四明山耸翠,仙翁倚杖岩边。”:描绘四明山的壮丽,以及仙翁在山边的悠然自得。
- “探幽觅句夜无眠。”:诗人在静夜中寻求诗句,表现出对创作的执着。
- “青编如石叠,红豆比花妍。”:青色书卷的厚重与红豆的鲜艳,形成鲜明对比,传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 “赐我擘窠联语好,长文落纸云烟。”:渴望得到灵感与创作的机会,体现出对文学的热爱。
- “名摹佳砚两相欢。”:对名家印章和优质砚台的喜爱,表现了文人对艺术工具的重视。
- “曲腔填漆弩,来札压青毡。”: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体现了文人生活的雅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烟”比喻文字的轻盈与消逝。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红豆象征美好,青编象征知识和文化。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敬仰,以及对文人生活的追求与热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渴望。
意象分析:
- 四明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渊源。
- 仙翁:象征智慧与超脱。
- 青编与红豆:分别象征文化与美的追求。
- 佳砚与曲腔:象征文人生活的雅趣与艺术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仙翁”象征什么?
A) 自然的智慧
B) 文人的身份
C) 诗人的朋友
D) 山的力量 -
“长文落纸云烟”中“云烟”意指什么?
A) 文字的短暂与飘逸
B) 诗人的思绪
C) 自然的美丽
D) 音乐的旋律 -
田遨的创作风格是什么?
A) 现代主义
B) 传统古典
C) 先锋派
D) 现实主义
答案:
- A) 自然的智慧
- A) 文字的短暂与飘逸
- B) 传统古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的词作,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同样描绘自然风光,表现人生哲理,但王之涣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
- 《静夜思》(李白):两者在抒情手法上有共通之处,但李白的作品更为简练,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关于古代诗词的分析与案例。
- 《唐诗宋词选》:精选经典诗词及其背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