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后宴词)》

时间: 2025-01-22 14:28:19

九重盛旦薰风候。

佳气氛氲横永昼。

眉心烟彩拥群仙,华宴重开同圣后。

箫韶宫殿锵金奏。

香绕祥云腾宝兽。

三千嫔御奉严宸,亿万斯年祈圣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后宴词)
作者: 曹勋 〔宋代〕

九重盛旦薰风候。
佳气氛氲横永昼。
眉心烟彩拥群仙,
华宴重开同圣后。
箫韶宫殿锵金奏。
香绕祥云腾宝兽。
三千嫔御奉严宸,
亿万斯年祈圣寿。


白话文翻译:

在九层高的宫殿上,春天的晨曦伴随着暖风。
良辰美景飘荡在长久的白昼。
眉心的烟彩围绕着群仙,
华丽的宴席再次为圣后重开。
宫殿中箫韶乐声响起,金器铿锵作响。
香气萦绕在祥云之间,腾飞着宝兽。
三千嫔妃恭敬地侍奉着圣上,
亿万年间祈愿圣上的长寿。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重:指的是高耸的宫殿,通常用于形容皇宫的雄伟。
  • 盛旦:盛大的早晨,指节日的清晨。
  • 薰风候:温暖的春风。
  • 眉心烟彩:这里指的是眉间的装饰,象征美丽的女子。
  • 华宴:华丽的宴席。
  • 箫韶:古时的一种乐器,代表高雅的音乐。
  • 严宸:指的是圣上或皇帝。

典故解析:

  • 九重天:出自古代神话,象征着天上的层次,常用来形容皇权的至高无上。
  • 箫韶:源自《诗经》,象征着礼乐之治,反映了古代对音乐和礼仪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字德明,宋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他的作品常以描写宫廷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宋朝的盛世,正值国家安定,盛大的宴会频繁举行。诗中描绘了春日的宴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对皇权的崇拜。


诗歌鉴赏:

《玉楼春(后宴词)》以春天的盛宴为背景,展现了豪华的宫廷生活和对皇权的尊崇。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九重盛旦”、“薰风候”等,描绘出春天的温暖和生机,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词中反复出现的“华宴”和“香绕”,表现了宴席的奢华和国泰民安的景象。

从结构上看,这首词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描绘宴会的场景,后四句则表达对皇帝长寿的祝愿。这种分段使得整首词既有景象的描绘,又具有情感的抒发。全词音调和谐,语言优美,展现了宋代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对宴会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珍视。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权力和地位的敬畏,表现了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重盛旦薰风候: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好,表现了宏伟的宫殿和和煦的风。
  2. 佳气氛氲横永昼:良好的气候使得白昼显得悠长,渲染了喜庆的氛围。
  3. 眉心烟彩拥群仙:美丽的女子们装扮得如同仙女般,体现了王朝的繁华。
  4. 华宴重开同圣后:盛大的宴席再次为圣后举行,突显了对皇室的尊重。
  5. 箫韶宫殿锵金奏:音乐声在宫殿中回响,营造出典雅的气氛。
  6. 香绕祥云腾宝兽:香气缭绕,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7. 三千嫔御奉严宸:众多的嫔妃恭敬侍奉皇帝,表现了权力的集中。
  8. 亿万斯年祈圣寿:表达了对皇帝长寿的美好祝愿,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箫韶宫殿锵金奏”与“香绕祥云腾宝兽”,构成了和谐的对照。
  • 比喻:将嫔妃比作仙女,表现了她们的美丽与高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盛世的向往和对皇权的崇拜,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皇帝长寿的祝愿,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宴席:代表着盛大与繁荣。
  • 仙女:象征着美丽与高贵。
  • 音乐:体现了雅致与文化的传承。

每个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重”主要指什么?

    • A. 九层宫殿
    • B. 九种乐器
    • C. 九位嫔妃
  2. “华宴重开同圣后”中的“圣后”指的是谁?

    • A. 皇后
    • B. 皇帝的母亲
    • C. 皇室的女性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嫔妃?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夸张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描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同样表现了盛世的豪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曹勋的《玉楼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宴会的场景,但曹勋更侧重于宫廷的华丽与权力的崇拜,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