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怀上歙州卢中丞宣州杜侍郎》
时间: 2025-01-10 22:03: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来珠履与旌旗,前者登朝亦一时。
竹马迎呼逢稚子,柏台长告见男儿。
花飘舞袖楼相倚,角送归轩客尽随。
独有贱夫怀感激,十年两地负恩知。
白话文翻译:
从东边而来的珠履和旌旗,前者登朝时也是一时的风光。
竹马迎接的欢呼声中遇见了稚嫩的孩子,柏台上长久地告别我的儿子。
花瓣飘舞,衣袖相倚在楼阁上,号角声送走归来的客人,所有人都尽情随行。
唯有我这个卑微的人心怀感激,十年来两地相隔,感受到的恩情依然铭记在心。
注释:
- 珠履:指华贵的鞋子,象征地位和荣华。
- 旌旗:指军队的旗帜,象征荣誉和权力。
- 竹马:指用竹子做的马,儿童玩的玩具。
- 柏台:柏树做的高台,古代用来迎接贵客的场所。
- 贱夫:自谦的称呼,指身处卑微地位的人。
典故解析:
- 竹马迎呼:这里的竹马象征着童年无忧的生活,表现出诗人与儿童的亲密关系。
- 十年两地:反映了诗人与朋友间的长久离别,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约公元 663年-730年),字子厚,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擅长五言诗。其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分别多年后,感怀友谊与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往昔的感慨。
诗歌鉴赏:
《抒怀上歙州卢中丞宣州杜侍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两句,诗人以“珠履”和“旌旗”来象征地位和荣华,暗含对朝堂之事的无奈与反思,似乎在感慨时光的流逝和荣华的短暂。接下来的描写中,竹马和柏台的意象则将目光转向了童年与亲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生活的不同阶段。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谦的表达,强调了即便在卑微的位置,内心仍然充满感激,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来珠履与旌旗:东边的珍贵鞋子和军旗,象征着高贵与荣耀。
- 前者登朝亦一时:曾在朝廷中享受过一时的光辉。
- 竹马迎呼逢稚子:儿童玩竹马时的欢呼声,描绘出童年欢乐的场景。
- 柏台长告见男儿:在柏台上,向我的儿子长久告别。
- 花飘舞袖楼相倚:花瓣随风飘舞,衣袖相倚,描写了一种优雅的场景。
- 角送归轩客尽随:号角声送走归来的客人,所有人都随之而去。
- 独有贱夫怀感激:唯有我这个卑微的人心怀感激。
- 十年两地负恩知:十年来身处两地,心中铭记着恩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珠履与旌旗”,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竹马、柏台等意象,使用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意象分析:
- 珠履:象征名利、地位。
- 竹马:象征童年、无忧。
- 柏台:象征告别、人生变迁。
- 花飘舞袖:象征青春的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来珠履与旌旗”中的“珠履”指的是什么? A. 珍贵的鞋子
B. 珍珠项链
C. 珍奇的玩具
D. 珍贵的马匹 -
诗人通过“竹马迎呼逢稚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儿童玩耍的怀念
B. 对朝堂的厌倦
C. 对大自然的赞美
D. 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了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人事无常的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