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于道中寄舒州李珏相公》
时间: 2025-01-10 22:10: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回于道中寄舒州李珏相公
作者:赵嘏
都无鄙吝隔尘埃,
昨日丘门避席来。
静语乍临清庙瑟,
披风如在九层台。
几烦命妓浮溪棹,
再许论诗注酒杯。
从此微尘知感恋,
七真台上望三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李珏相公之间深厚的友情。诗中提到,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隔阂和偏见,昨日在丘门相聚,享受了一番清静的谈话。听着庙中乐器的悠扬声响,仿佛置身于高处的台上,心情舒畅。诗人想要再叫妓女划船,让他们继续畅谈吟诗,举杯共饮。最后,诗人感慨,尘世中的微小情感也能引发深切的思念,宛如在七真台上遥望三台星辰。
注释
- 鄙吝:指鄙视和吝啬,形容没有这种心态。
- 丘门:指隐士的居所,象征清静之地。
- 静语:安静的言语,形容平和的交谈。
- 清庙瑟:清幽的庙宇中传来的瑟声,增添了氛围的静谧。
- 九层台:可理解为高处的台,象征着高远的情怀。
- 几烦:指几次麻烦,表示诗人希望能再聚。
- 浮溪棹:划船在溪水中,象征悠闲的生活。
- 微尘:细小的尘埃,象征琐碎的生活情感。
- 七真台:道教所称的七真,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三台星是指天空中的三颗星,寓意美好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嘏,唐代诗人,字子厚,号云生,生于约公元 7 世纪。他以古体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回程途中,寄给在舒州的好友李珏。诗中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现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开篇“都无鄙吝隔尘埃”便点明了诗人与李珏相公之间没有任何隔阂,反映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接着,诗人回忆起昨日在丘门的相聚,渴望再次共享那份清静与欢愉。诗中“静语乍临清庙瑟”一联,使用乐器声来渲染氛围,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淡然。随着画面展开,诗人对友人再次聚会的期待跃然纸上,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最后两句通过“从此微尘知感恋,七真台上望三台”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在繁忙尘世中,对深厚情感的思考和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也反映了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呈现出唐代诗人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都无鄙吝隔尘埃:强调了与友人之间的真挚与无碍。
- 昨日丘门避席来:回忆起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
- 静语乍临清庙瑟:描述了交谈时的宁静与氛围。
- 披风如在九层台:感受到高远的境界,心情愉悦。
- 几烦命妓浮溪棹:渴望再次聚会,继续畅谈。
- 再许论诗注酒杯:希望能继续饮酒吟诗,享受生活。
- 从此微尘知感恋:即使是细小的情感也能引发思念。
- 七真台上望三台:表达了对理想与友情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静语乍临”“披风如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中的微尘与情感相提并论,体现了细腻的感受。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埃:象征琐碎的人世间的干扰,代表友情的纯粹。
- 丘门:象征隐逸的生活,渴望回归自然。
- 清庙瑟:象征宁静的环境,增添了诗的氛围。
- 九层台: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三台:象征美好的愿望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丘门”代表什么?
- A. 城市
- B. 隐士的居所
- C. 学校
-
“几烦命妓浮溪棹”中的“妓”指的是什么?
- A. 妓女
- B. 朋友
- C. 船工
-
诗中“七真台”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的生活
- B. 高远的理想
- C. 平凡的情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赵嘏的《回于道中寄舒州李珏相公》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友人和清静生活的向往,但赵嘏更注重友情的细腻表现,而李白则强调孤独与酒的寄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