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时间: 2025-01-26 07:24:23

青青杨柳,送行人、南北东西。

门前征马初嘶。

慢唱阳关一曲,手捧白螺杯。

不愁君远去,但恐归迟。

飘然路歧。

知此意、只金徽。

看取双双瓦雀,对对凫鹥。

波心争浴,便朝昏、那有断肠时。

怎人生、惯见生离。

意思解释

婆罗门引

作者: 陆求可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青青杨柳,送行人南北东西。
门前征马初嘶。
慢唱阳关一曲,手捧白螺杯。
不愁君远去,但恐归迟。
飘然路歧。
知此意只金徽。
看取双双瓦雀,对对凫鹥。
波心争浴,便朝昏那有断肠时。
怎人生惯见生离。

白话文翻译:

青青的杨柳在送别行人,南北东西都在依依不舍。
门前的战马刚刚嘶鸣。
我慢慢地唱着《阳关三叠》,手中捧着白螺杯。
不担心你远行,只怕你归得太迟。
飘然的路途分岔。
这种情意,只有金徽才能理解。
看那双双的瓦雀,成对的凫鹥。
波心中争相沐浴,朝昏之间哪有断肠的时刻?
人生总是习惯于生离死别。

注释:

  • 青青杨柳: 描述春天的杨柳,象征离别的伤感。
  • 阳关: 指《阳关三叠》,是古代送别时常唱的曲子。
  • 白螺杯: 用来盛酒的杯子,象征送别时的饮酒作乐。
  • 金徽: 意指对理解人心的珍贵之物。
  • 瓦雀、凫鹥: 瓦雀是小鸟,凫鹥是水鸟,象征自由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求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其作品多描写人物情感和自然景致,常充满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那一时期人们对离别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随着社会变迁,士人多离乡出仕,离别成了常态。

诗歌鉴赏:

《婆罗门引》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杨柳摇曳,似乎在为离去的行人送行,情感细腻而真切。诗中提到的“阳关一曲”,更是增添了离别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诗人以酒杯相伴,似乎在借酒消愁,然而内心的担忧却流露无遗。

接下来的描写“飘然路歧”,让人感受到人生路途的迷茫与无奈。金徽作为心灵相知的象征,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情感联结。随后提到的瓦雀和凫鹥,既描绘了自然的和谐,又反映了离别后的孤寂。

最后一句“怎人生惯见生离”,更是点明了整首诗的主题。人生总是充满离别,而诗人以此为引子,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青杨柳,送行人南北东西: 描写春日柳树,象征柔情。送行人四方,营造出离别的情景。
    • 门前征马初嘶: 战马嘶鸣,渲染送别氛围,增添了紧迫感。
    • 慢唱阳关一曲,手捧白螺杯: 唱歌送别,借酒消愁,体现离愁别绪。
    • 不愁君远去,但恐归迟: 不担心他远行,反而担心他归来无期,表现对友人深切的牵挂。
    • 飘然路歧: 行路难,前途迷茫,象征人生的选择与困惑。
    • 知此意只金徽: 只有心灵相知之人才能理解这种情感,象征深厚的友谊。
    • 看取双双瓦雀,对对凫鹥: 双鸟成对,寓意情感的和谐与美好。
    • 波心争浴,便朝昏那有断肠时: 自然的浑然一体,朝昏无断肠,暗示人生的无常。
    • 怎人生惯见生离: 人生总是生离死别,深刻的哲理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杨柳比作情感的寄托,增加了诗的情感厚度。
    • 对仗: “南北东西”与“朝昏”,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杨柳似乎在送别,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反映了人们对离别的无奈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珍惜。

意象分析:

  • 杨柳: 代表离别与柔情,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征马: 象征旅途的开始与离别的紧迫。
  • 阳关: 传递送别的心绪,古曲的情感共鸣。
  • 白螺杯: 酒杯象征友情与聚散的时光。
  • 双双瓦雀、对对凫鹥: 象征美好的情感与和谐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阳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首曲子
    C. 一个地方

  2. “青青杨柳”象征什么? A. 离别的伤感
    B. 春天的到来
    C. 友谊的长久

  3.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A. 疏远
    B. 依依不舍
    C. 漠不关心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婆罗门引》均描写了离别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而后者则强调了对当下离别的感慨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