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日蔷薇花下作》

时间: 2025-01-10 23:02:30

碧树人家往往深,残红一架恨难任。

单衣时节寒仍恋,绝世芳菲梦一寻。

浩渺波流沉素鲤,氤氲朝夕换鸣禽。

不须极目愁烟雨,占断江南是绿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尽日蔷薇花下作
作者: 陈曾寿 〔清代〕

碧树人家往往深,
残红一架恨难任。
单衣时节寒仍恋,
绝世芳菲梦一寻。

浩渺波流沉素鲤,
氤氲朝夕换鸣禽。
不须极目愁烟雨,
占断江南是绿阴。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尽,蔷薇花下我写下这首诗。
青翠的树木掩映着人家,深藏于其中,
残留的花瓣在架上,令人怅恨难以放下。
单衣的时节,寒意依然让我留恋,
在无尽的梦中寻觅那绝世的芳华。

波光荡漾,素白的鲤鱼沉在水底,
晨昏交替,鸟儿的鸣叫不断更换。
不必远望愁苦的烟雨,
江南的绿阴已占据了我的视线。


注释:

  1. 碧树:青翠的树木,象征生机与希望。
  2. 往往深:多指深藏或隐秘,形容人家隐藏在绿树之中。
  3. 残红:指花瓣残存的红色,带有惋惜之情。
  4. 单衣:指春季的单薄衣物,暗示春寒料峭。
  5. 芳菲:花草繁茂的景象,象征美好的时光。
  6. 浩渺:形容水面宽广而深远。
  7. 氤氲:形容水汽弥漫,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8. 占断:占据、遮挡,表达绿阴的浓密程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曾寿,清代诗人,字子美,号香山,晚号梅溪。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末之际,处于蔷薇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借此时节表达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蔷薇花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诗人通过“碧树人家往往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隐秘而静谧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被春光笼罩的世外桃源。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表达了对春残花落的惋惜,尤其是“残红一架恨难任”一句,既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暗含岁月无情的感慨。

在气候变化的描绘中,诗人用“单衣时节寒仍恋”表达了春天的寒意未尽,暗示着季节变迁带来的不适和对温暖的渴望。接下来的“绝世芳菲梦一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绝美景色与芳华的追寻,表明他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最后两句“浩渺波流沉素鲤,氤氲朝夕换鸣禽”,则将视线转向自然,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和晨昏交替的鸟鸣,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在诗的尾声,诗人以“不须极目愁烟雨,占断江南是绿阴”来结束,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深切感受,暗示纵使春天已逝,江南的绿荫依然生机盎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树人家往往深:描绘春天的景象,青翠的树木掩映着人家,给人以隐秘之感。
  2. 残红一架恨难任:残存的蔷薇花令人惋惜,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3. 单衣时节寒仍恋:春时的寒冷仍令人留恋,体现对温暖的渴望。
  4. 绝世芳菲梦一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寻之情。
  5. 浩渺波流沉素鲤:水面广阔,素白的鲤鱼沉在水底,展现自然的美。
  6. 氤氲朝夕换鸣禽:晨昏交替,鸟儿的歌唱不断变化,生动描绘自然的律动。
  7. 不须极目愁烟雨:不必远望悲伤的烟雨,暗示对美好景色的珍惜。
  8. 占断江南是绿阴:江南的绿荫成为诗人心中的美好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绝世芳菲”比喻美好的春天景色。
  • 拟人:“氤氲朝夕换鸣禽”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蔷薇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2. 碧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3. 绿阴:代表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象征着宁静与安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残红”指的是什么?
    A. 残留的花瓣
    B. 残留的果实
    C. 残存的树叶

  2. “不须极目愁烟雨”中的“极目”是什么意思?
    A. 远望
    B. 近看
    C. 俯视

  3. 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韦应物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春天,但更强调国破家亡的忧愁,展现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 韦应物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绘早春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悦与生机。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