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公岘山之作》
时间: 2025-01-10 22:51: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
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
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人独处,迢迢愿招类。
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
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驱,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亮高挂在天空,照耀着千里道路。震泽(地名)是一片水域,所占的面积已经超过了两倍。娑罗山就是岘山,谬误地说它的形状代表了大地。这里是东吴地区,山水古老而美丽。这里有一个皎洁的人,身穿琼衣,手持玉制的食物。他的地位如同仙长,与千年之前的学问相对。独处的人有着幽静的操守,遥远的愿望希望能招引同类。金色的飘带在秋天的威势下,迅速追逐着云帆。早晨乘风驾驭车马,傍晚又让光影随风飘动。云雾迷蒙,被风驱赶,蟾蜍的刀锋锐利。高高的月宫,难道不是仰望星辰的气息?兴盛中有深险,理智中有伪装。纷扰的世俗让人疲惫,坦然忘却则容易。浩浩荡荡要去远行,感到迫切需要有人相伴。
注释:
- 皎皎:明亮的样子。
- 震泽:地名,指水域。
- 娑罗:指岘山。
- 琼衣玉为饵:形容人衣着华丽,手中持有美食。
- 金飔:金色的飘带,象征风势。
- 蟾餮:蟾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锋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襟甫,晚号涧翁,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强调个人的情感和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米芾游览岘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米芾的《和林公岘山之作》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皎洁的月亮和美丽的山水,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思考。诗的开头以“皎皎中天月”引入,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团团径千里”则展现出月光照耀的广阔天地。之后,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东吴地区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强调了山水的古典美。
诗中“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人物形象,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对话和独处的描写,米芾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反思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诗的后半部分,秋风与月宫的描绘,给人一种清冷而高远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出米芾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描绘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辽阔的道路,表现了自然的浩瀚与宁静。
- 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提到震泽地名,象征着水域的宽广,暗示诗人对自然的感受。
- 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澄清了娑罗山与岘山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探讨。
- 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强调东吴地区的山水之美,突显诗人的地方文化认同。
- 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描绘了一个纯洁高雅的人物形象,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暗示与历史长河中的智者的对话,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反映了对世俗繁杂的思考与反省,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纯洁与理想,代表诗人心中向往的境界。
- 山水:体现自然的美丽与历史的厚重,表达了诗人的文化认同。
- 皎皎人:象征着理想人格与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震泽”指的是? A. 一种水鸟
B. 地名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
“皎皎中天月”中的“皎皎”意为? A. 明亮
B. 阴暗
C. 动荡
D. 幽静 -
米芾的诗歌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热情
B. 孤独与向往
C. 忧伤
D. 喜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米芾的《和林公岘山之作》与王维的《月夜忆舍弟》都描绘了月亮和自然的景象,但米芾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米芾生平与作品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