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舠频出禁城东。过帘栊。锦成丛。凝眸绰约,槛外涌芙蓉。无计随他流水去,愿化作,藕花风。
白话文翻译:
小船频繁地驶出禁城的东边。经过帘子,仿佛看到成片的锦绣花丛。凝视那轻盈的身影,槛外盛开的芙蓉花映入眼帘。无奈无法随那流水而去,我只希望能够化作那藕花之风,轻轻飘荡。
注释:
- 小舠:小船,指代轻便的小舟。
- 禁城:指的是皇宫,象征着权力和禁锢。
- 帘栊:帘子和栏杆,这里指代窗帘和阳台,窗外的景象。
- 绰约:形容姿态轻盈,婀娜多姿。
- 芙蓉:荷花,象征美丽和清雅。
- 流水:象征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藕花风:指清风中带着荷花的香气,象征自由和洒脱。
典故解析:
该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中“禁城”一词暗示了古代帝王的权力象征,而“芙蓉”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风格清新婉约,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可能是在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产生的,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禁锢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江城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美丽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求。开篇以“小舠频出禁城东”引入,表现出一种逃离禁锢、向往自由的心情。接着,诗人描绘了窗外的美丽景色:“锦成丛”、“槛外涌芙蓉”,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令人陶醉。诗人通过“无计随他流水去”的感叹,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以“愿化作,藕花风”收尾,象征着一种轻盈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舠频出禁城东:小船频繁驶出禁城,暗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 过帘栊:经过窗帘,突显出诗人对外界景色的好奇与向往。
- 锦成丛:绣花成丛,形容窗外景色的绚丽多彩。
- 凝眸绰约:目光凝视那轻盈的身影,表现诗人对美的欣赏。
- 槛外涌芙蓉:槛外的荷花盛开,象征美好与纯洁。
- 无计随他流水去:无奈无法随流水而去,表现对自由的渴望与无奈。
- 愿化作,藕花风:希望化作藕花之风,象征自由与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藕花风”比作希望的寄托,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拟人:用“凝眸绰约”形容景物,赋予其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愿化作,藕花风”,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禁锢生活的无奈与思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舠:象征轻盈、自由,暗示对新生活的向往。
- 芙蓉:象征美丽、高洁,代表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 流水:象征时光流逝,反映人生的无常。
- 藕花风:象征自由与洒脱的生活状态,寄托了诗人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小舠频出禁城东”中的“小舠”指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货船
D. 战船 -
诗中提到的“芙蓉”象征什么? A. 权力
B. 美丽
C. 财富
D. 自由 -
诗人希望化作什么? A. 风
B. 水
C. 雨
D. 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现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自然美,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怀,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中的自然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