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墓五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鬓毛雪尽难重绿,
烧地春来又再青。
但出郭门行十里,
新丘大半是余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鬓发已经白了,再也无法恢复青春的绿意。虽然春天来了,田地又重新变得青翠。但只要走出城门十里,新坟的土丘上,大半都是我对故人的铭文。
注释:
字词注释:
- 鬓毛:指鬓发,通常指侧面的头发。
- 雪尽:白发如雪,形容年老。
- 重绿:恢复绿色,指青春。
- 烧地:指春天的土地,象征着生机。
- 郭门:城市的城门。
- 新丘:新坟,指最近去世的人。
- 余铭:我所写的铭文,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希声,号静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豪放,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常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晚年,正值人生回首之际,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与哲思。
诗歌鉴赏:
《谒墓五首》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已故亲友的怀念。首句“鬓毛雪尽难重绿”,用雪白的鬓发比喻年华已逝,令人感受到时间无情;而“烧地春来又再青”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自然的轮回,虽然春天依旧美好,但内心的失落却依然存在。接下来的两句“但出郭门行十里,新丘大半是余铭”,从外部环境的描写转向内心情感的流露,诗人即使走出城门,眼前的新坟和铭文都使他不断回忆起故人,进一步增强了诗中情感的浓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对过去的眷恋,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鬓毛雪尽难重绿”:年老白发,无法再回到年轻时的状态。
- “烧地春来又再青”:春天的到来使得土地再次焕发生机,然而内心却难以自已。
- “但出郭门行十里”:走出城市,远行十里。
- “新丘大半是余铭”:新坟的土丘上,几乎都是我对故人的铭文,寄托了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雪尽”形容老态,“重绿”则是对青春的渴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生死哲理展开,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令人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鬓毛: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新丘:象征逝去与怀念。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切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鬓毛雪尽”中的“雪”字是指什么?
A. 雪花
B. 白发
C. 冰霜
D. 雪山 -
诗中提到的“新丘”指的是什么?
A. 新的山丘
B. 新的坟墓
C. 新的城市
D. 新的春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在《春望》中描绘了战乱带来的伤感,而刘克庄则以个人回忆的方式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二者都体现了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但表现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