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虚斋二首》
时间: 2025-01-23 05:53: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赵虚斋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俱列儒臣侍细毡,各为逐客问归船。
亲贤有诏徵刘向,疏远无人赎史迁。
当日金台诸客散,暮年铁壁几人全。
伤心滴露研朱笔,抱在萤窗雪案边。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与悲伤。诗人在细腻的毡子旁陪伴着儒士们,大家都在关心着客人的归程。亲近贤能的人如刘向受到了朝廷的征召,而被疏远的人像史迁却无人能为其赎回。往日金台上的诸客已经散去,如今年老的铁壁几人还健在。诗人伤心欲滴,手握着朱笔,在萤火虫的窗前,孤独地写着伤感的文字。
注释:
- 俱列: 一起排列,指诗人与其他儒士共同聚集。
- 儒臣: 指有学识的士人或官员。
- 逐客: 指送别客人。
- 亲贤: 亲近有才能的人。
- 诏: 皇帝的命令。
- 疏远: 被冷落、忽视。
- 史迁: 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因遭受冤屈而被囚禁。
- 金台: 古代指高台,常用来指代文人聚集的场所。
- 滴露研朱笔: 形容诗人因悲伤而泪水滴落,手握朱笔在书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子骏,号虚斋,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词和诗著称,风格雄浑悲壮,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挽赵虚斋二首》是写给赵虚斋的挽诗,表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追忆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赵虚斋是一位有才华的学者,诗人对其的离世感到深深的惋惜。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挽赵虚斋二首》以其细腻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社会变迁的敏感。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一幅集聚儒士的场景,细毡之下,大家在聊送别之事,场景温暖而又有些伤感。这里的“亲贤有诏徵刘向”不仅表达了对有才能之人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被疏远者的惋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诗人用“金台诸客散”来感慨时间的流逝和友谊的消逝,曾经相聚的欢乐已成往事,令人心痛。最后两句“伤心滴露研朱笔”,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在写作中倾泻情感,但仍然无法填补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切的悲伤,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承载着对社会冷暖的感慨,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俱列儒臣侍细毡: 描绘了诗人与儒士们聚集的情景,显示出一种文化交流的氛围。
- 各为逐客问归船: 体现了友人间的关心与情谊,关心送别的客人。
- 亲贤有诏徵刘向: 提到刘向,表明对才华横溢之人的尊重,同时暗示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 疏远无人赎史迁: 反映出对被遗忘和冷落的人的同情。
- 当日金台诸客散: 时间的流逝,昔日的聚会已不复存在。
- 暮年铁壁几人全: 反映了年老时的孤独,体现出人生的无常。
- 伤心滴露研朱笔: 表达了诗人因悲伤而流泪,沉浸于创作中。
- 抱在萤窗雪案边: 诗人独自一人,感受到深深的孤寂。
修辞手法:
- 对比: 亲贤与疏远的对比,突显了社会的冷暖。
- 象征: “朱笔”象征诗人对逝去友人的追念与思考。
- 拟人: “滴露”使情感更为生动,增强了悲伤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社会冷暖的感慨,通过描绘生活的变迁和友谊的消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毡: 代表温暖与亲密的环境。
- 逐客: 体现友谊与关心。
- 朱笔: 代表诗人对情感的书写与倾诉。
- 萤窗: 代表孤独的环境与深思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亲贤有诏徵刘向”主要表达了对谁的尊重?
a) 史迁
b) 刘向
c) 赵虚斋 -
“伤心滴露研朱笔”中“滴露”用来表现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金台”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文人聚集的地方
c) 权力
答案:
- b) 刘向
- b) 悲伤
- b) 文人聚集的地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与友人的思念。
- 白居易《琵琶行》:描绘了对过往的怀念与人生的无奈。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但刘克庄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杜甫则更显现出一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悲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