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恰则垂髫两髧,俄然揽镜千丝。
昧老聃守黑义,动墨子染白悲。
白话文翻译:
刚刚还在孩提时代,忽然间对着镜子看到满头白发。
我不明白老子的哲学却守着黑白的道理,心中却充满了墨子的悲伤。
注释:
- 恰则: 正好,恰好。
- 垂髫: 指年幼的孩子,通常指小女孩的发髻。
- 揽镜: 拿起镜子,照镜子。
- 千丝: 形容头发的数量多,可能指白发如丝。
- 昧: 不明白,糊涂。
- 老聃: 指老子,著名的道家哲学家。
- 黑义: 指黑色的道理,可能暗指黑暗的事情或道理。
- 动墨子: 指墨子,另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主张兼爱和非攻。
- 白悲: 指白色的悲伤,可能与白发和衰老有关。
典故解析:
- 老子: 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他主张顺应自然,不以物欲为重。
- 墨子: 墨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提倡兼爱、非攻等理念。他的思想与老子的道理形成一定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美,号文靖,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情为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衰老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其二描绘了诗人对衰老的感慨,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开篇以“恰则垂髫两髧”字句,生动地描绘出年轻时的童趣与天真,接着“俄然揽镜千丝”则突显了岁月流逝的快速,白发的出现让人感到惊愕与无奈。
通过对老子和墨子的提及,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对哲学的思考,更表达了对人生深层次的悲伤与思索。虽然老子所提倡的道理指向自然与和谐,但在诗人心中,这些道理似乎难以解答生活的苦涩。诗的末尾“动墨子染白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墨子的思想与老子的哲学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的情感深沉而细腻,既有对青春的眷恋,也有对老年的无奈。诗人在短短十句中,成功地将人生的哲学与个人的情感结合,展现了宋代诗歌的深邃与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恰则垂髫两髧”:正好是小女孩的年龄,表现出年轻的童趣。
- “俄然揽镜千丝”:突然对镜子一看,发现自己已是白发苍苍,感慨时光的流逝。
- “昧老聃守黑义”:不懂老子的哲学,却依然遵守着某种黑暗的道理。
- “动墨子染白悲”:墨子的悲伤与自己的白发相联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与老年、老子与墨子之间的对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 象征:白发象征着衰老和无奈,镜子象征自我反省。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衰老的感慨与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青春的怀念。
意象分析:
- 白发: 象征衰老、时间的流逝。
- 镜子: 自我反省、意识到自身的变化。
- 老子与墨子: 象征哲学思想的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恰则垂髫”中“垂髫”指的是什么阶段的儿童?
- A. 幼儿
- B. 少年
- C. 成年人
- D. 老年人
-
诗中提到的老子和墨子分别代表了哪种哲学思想?
- A. 道家与法家
- B. 道家与墨家
- C. 儒家与道家
- D. 墨家与佛家
-
诗人在镜子前看到的是什么?
- A. 青春的自己
- B. 满头白发
- C. 过去的回忆
- D. 未来的自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刘克庄的这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李白通过豪放的语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而刘克庄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衰老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刘克庄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