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

时间: 2025-01-11 06:27:30

西湖载客恣游從,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

西湖载客恣游从,
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
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
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
却惭何道继文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诗人乘船游玩,湖面上半隐半现的佛宫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迷人。回望过往,不禁感慨时光荏苒,沉醉于酒杯中的思绪也似乎变得空灵。层层的楼台和精致的阁楼都显得清新明朗,千家万户的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在这春天的行旅中,乐趣无穷,但又感到自愧不如,难以继承文翁的风采。

注释

  • 恣游从:尽情游玩,随意漂游。
  • 参差:形态不一,错落有致。
  • 隙驹:指时间,隙驹即时间的飞逝。
  • 樽酒:酒杯,指酒。
  • 层台累榭:多层的台榭,指楼台阁榭。
  • 郁葱:茂盛的样子,形容树木繁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为抒情和政治题材。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范仲淹任职并州时,寄托于对西湖美景的欣赏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文翁”指的是刘文翁,是汉代著名的教育家,诗人自感无法继承其文采与才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以“西湖载客恣游从”引入,生动地展现出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接着“湖上参差半佛宫”,则通过半隐的佛宫,增添了诗意的神秘感和层次感。诗人用“回顾隙驹曾不息”来反思人生的短暂,展现了对时间的无奈及对过往的感慨。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描绘了西湖周边的建筑群和自然景观,意境开阔,生机勃勃。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尽管在美好的春天游玩,心中却充满了对于文才的自愧,这种情感让整首诗更为深沉和厚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湖载客恣游从:描写西湖的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2. 湖上参差半佛宫:佛宫的半隐半现,体现了湖面的美丽与宁静。
  3. 回顾隙驹曾不息:感慨时间的飞逝,回首往昔。
  4. 沉思樽酒可教空:沉思于酒杯中,感到空虚。
  5. 层台累榭皆清旷:描绘周围的楼台美景,开阔而清新。
  6. 万户千门尽郁葱:形象地表现出周围环境的生机和繁荣。
  7. 向此行春无限乐:在春天的游玩中,乐趣无穷。
  8. 却惭何道继文翁:自感无法继承文翁的文采与风范,流露出谦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樽酒”,既指酒,又象征思考和情感的寄托。
  • 对仗:如“层台累榭”和“万户千门”,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通过“回顾”与“沉思”展现诗人的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时间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文采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才华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西湖:象征美丽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佛宫:代表宗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 樽酒:象征思考与人生哲学。
  • 春天:传达生机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文翁”是谁? a) 汉代著名教育家
    b) 三国时代的名将
    c) 唐代诗人

  2. “层台累榭皆清旷”这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热闹的市集
    b) 清新开阔的自然风光
    c) 寂静的夜晚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愁苦
    c) 自愧

答案

  1. a) 汉代著名教育家
  2. b) 清新开阔的自然风光
  3. c) 自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体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感悟,风格更为清新淡雅。
  • 李白《庐山谣》:则以豪放的笔调展现自然之美,强调个人情感的奔放与自由。

参考资料

  • 《范仲淹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