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馀杭白塔寺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登临江上寺,
迁客特依依。
远水欲无际,
孤舟曾未归。
乱峰藏好处,
幽鹭得闲飞。
多少天真趣,
遥心结翠微。
白话文翻译:
登上江边的寺庙,
流浪者特别感到依恋。
远处的水面似乎没有尽头,
孤单的小舟还未归来。
杂乱的山峰藏着美好的地方,
悠闲的白鹭在空中飞翔。
有多少天真无邪的趣味,
我的心远远地与翠绿的山水相连。
注释:
字词注释:
- 迁客:指流亡或出外的客人,通常指在外漂泊的人。
- 依依:不舍的样子,形容深情依恋。
- 欲无际:形容水面广阔,似乎没有尽头。
- 孤舟:一只孤单的小船。
- 幽鹭:指白鹭,常在幽静的环境中栖息。
- 天真趣:指天真、纯粹的乐趣。
- 遥心结翠微:心灵的感受与远处的青山绿水相连接。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幽鹭”一词常用来象征清幽的环境和闲适的生活,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山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政治改革和文学成就闻名。范仲淹的诗词多描绘人事与自然,表达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过馀杭白塔寺》写于范仲淹被贬期间,心境复杂,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反映出诗人的人生感悟和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过馀杭白塔寺》作为范仲淹的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诗中,诗人登临寺庙,面对江水,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开篇“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思索的氛围,流亡者的心情在此刻显得格外沉重。诗中的“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接下来的“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和谐,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便生活充满波折,自然的美仍能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最后两句“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则是对纯真生活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简单乐趣的向往与珍惜。整首诗情景交融,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范仲淹对自然及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和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临江上寺:诗人登上位于江边的寺庙,开始他的旅途。
- 迁客特依依:流亡的客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依恋,表达出对故土的思念。
- 远水欲无际:远方的水面宽广,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 孤舟曾未归:孤独的小舟未能归来,暗示了诗人对归属感的缺失。
- 乱峰藏好处:杂乱的山峰中隐藏着美好的景致,暗指生活中的美好依然存在。
- 幽鹭得闲飞:悠闲的白鹭在空中飞翔,展现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状态。
- 多少天真趣:对过去纯真趣味的回忆,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渴望。
- 遥心结翠微:心灵与远方的青山绿水相连,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远水欲无际”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的广阔感受。
- 拟人:将白鹭描绘成幽闲飞翔的形象,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迁客特依依”,“孤舟曾未归”,形成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苦旅的感慨,主题围绕着归属感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与追求,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上寺:象征着宁静与超脱的地方。
- 远水:代表着无尽的思念与渴望。
- 孤舟:象征着孤独与漂泊的心情。
- 乱峰:暗示生活的复杂与多变。
- 幽鹭:代表自然的和谐与灵动。
- 翠微: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致与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迁客特依依”中的“迁客”指的是:
A. 旅行者
B. 流亡或出外的客人
C. 商人 -
“远水欲无际”表达的意思是:
A. 水面很近
B. 水面广阔,似乎没有尽头
C. 水面波涛汹涌 -
“幽鹭得闲飞”中的“幽鹭”指的是:
A. 一种鸟类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风景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但以更直接的情感为主线。
- 《月夜忆舍弟》:反映了诗人与家人之间的思念,情感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传》
- 《范仲淹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