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亮庵主之楚兼柬沈直指使君》
时间: 2025-01-11 17:5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亮庵主之楚兼柬沈直指使君
家住衡山第几峰,每从方外振玄踪。
藏身现有无缝塔,行脚还寻偃盖松。
庾岭风霜驯虎豹,洞庭云雨起蛟龙。
悬知说法维摩室,独许曼殊拄箭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作者在送别亮庵主时,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问候。诗中提到,亮庵主居住在衡山的某个山峰上,每次外出都能留下神秘的踪迹。他的隐居之处有一座无缝的塔,行走时还会寻找偃盖松树(传说中的神树)。庾岭的风霜驯服了虎豹,洞庭湖的云雨则孕育了蛟龙。诗人悬念地提到,维摩诘的说法之所,只有曼殊沙华可以在箭峰上独自倚靠。
注释:
- 衡山:湖南省的五岳之一,风景秀丽,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 无缝塔:指一种神秘的塔,象征着隐士的修行与境界。
- 偃盖松:传说中的神树,代表着神秘与灵性。
- 庾岭:位于湖南的山岭,象征着自然的风霜与野性。
- 洞庭:指洞庭湖,著名的湖泊,象征着丰沛的水源与生命。
- 维摩室:出自《维摩诘经》,是佛教中重要的说法之处,象征着智慧与修行。
- 曼殊:曼殊沙华,佛教中的菩萨,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境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冯昌历,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作见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景,寓意深远。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与亮庵主分别之际,表达对其隐居生活的钦佩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亮庵主的隐逸生活与高尚品德。诗人通过对衡山的描绘,将山水与隐士的生活有机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开头的“家住衡山第几峰”便暗示了诗人与庵主之间的亲近关系,接着“每从方外振玄踪”则表现出庵主的神秘与非凡。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细腻入微,展现出庵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
诗中“藏身现有无缝塔”暗喻了庵主的修行境界,象征着他在世俗中寻求内心的宁静。而“行脚还寻偃盖松”则传达出一种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接下来的“庾岭风霜驯虎豹,洞庭云雨起蛟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自然的力量感,表现出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提到“悬知说法维摩室,独许曼殊拄箭峰”,则是对庵主品德的高度赞美,通过维摩诘与曼殊沙华这两位佛教人物,诗人表达了对庵主智慧与修行的敬仰。整首诗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隐士生活画面,既有自然风光的壮丽,又有精神境界的升华,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家住衡山第几峰”:诗人以问句形式引入,表达对庵主住处的好奇与敬仰。
- “每从方外振玄踪”:表现庵主出游时的神秘与非凡气质。
- “藏身现有无缝塔”:隐喻庵主的修行境界,塔象征着无障碍的灵性。
- “行脚还寻偃盖松”:表示庵主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 “庾岭风霜驯虎豹”:描绘自然的力量,象征隐士的勇气与智慧。
- “洞庭云雨起蛟龙”: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 “悬知说法维摩室”:引用佛教典故,表现出庵主的智慧与修行。
- “独许曼殊拄箭峰”:通过对比,强调庵主的高贵与超凡。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庾岭风霜驯虎豹,洞庭云雨起蛟龙”,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庵主的隐逸生活比作自然中的风景,体现了诗意的深度。
- 引用:使用佛教典故,引发读者的思考,增添了文化层次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强调了自然与灵性之间的关系,传达了对高尚品德与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衡山:象征隐逸与高尚,代表着士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无缝塔:象征着修行的境界,无拘无束的灵性。
- 偃盖松:代表神秘与灵性,暗示对自然的热爱。
- 虎豹:象征自然的力量与隐士的勇气。
- 蛟龙:象征生命的灵动与变化,寓意深远。
- 维摩室:象征智慧与修行的高地。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衡山”位于哪个省?
- A) 湖南
- B) 湖北
- C) 江西
- D) 四川
-
“藏身现有无缝塔”中的“无缝塔”象征什么?
- A) 隐士的修行境界
- B) 自然的壮丽
- C) 世俗的繁华
- D) 诗人的情感
-
诗中提到的“曼殊”是哪种文化的代表?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儒教
- D) 基督教
-
答案:
- A) 湖南
- A) 隐士的修行境界
- B) 佛教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庐山谣》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诗词对比:
- 比较冯昌历的《送亮庵主之楚》和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描绘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但冯昌历更注重隐士的人格魅力,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美丽与人文内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古诗词的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