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梓州牛头寺》

时间: 2025-01-26 06:20:07

一出西城第二桥,两边山木晚萧萧。

井花净洗行人耳,留听溪声入夜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梓州牛头寺
作者:柳公绰 〔唐代〕

一出西城第二桥,
两边山木晚萧萧。
井花净洗行人耳,
留听溪声入夜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从西城的第二座桥出发时的景象,桥两旁的山木在傍晚的微风中轻轻摇曳。清澈的井水洗净了行人的耳朵,留给他们的是溪水的声音,伴随着夜晚的潮起潮落。

注释

  • 西城:指诗人所在的城市,可能是梓州的西边。
  • 第二桥:可能是指通往牛头寺的桥。
  • 萧萧:形容风吹动树木时的声音,带有一种凄凉的意境。
  • 井花:井水中漂浮的花朵,这里暗指清澈的水。
  • 留听:让人停下来倾听。
  • 溪声入夜潮:溪水的声音伴随着夜晚的潮汐声,寓意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公绰,字景和,号宗悫,唐代诗人,曾任官职,擅长诗文,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以此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展现出一种宁静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起句“一出西城第二桥”便引导读者进入诗人所处的空间,仿佛我们也跟随诗人的脚步走出了城门,踏上了通往牛头寺的旅程。接着“两边山木晚萧萧”生动地描绘了桥两旁的树木在傍晚时分轻轻摇曳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井花净洗行人耳”一句,通过“井花”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清新与宁静,仿佛耳边的嘈杂都被井水洗净,留下的是自然的声音。而“留听溪声入夜潮”,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夜晚,溪水的声音与潮汐的低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整首诗以清雅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色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喧嚣世界中的沉静,给人以深思和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出西城第二桥:描绘出诗人出城的情景,暗示着新的旅程即将开始。
    2. 两边山木晚萧萧:山木在晚风中发出声响,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3. 井花净洗行人耳:井水清澈,能够洗净耳中的杂音,暗示着自然的纯净。
    4. 留听溪声入夜潮:溪水声伴随夜晚潮汐,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山木晚萧萧”赋予自然以生命,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整体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内心的宁静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西城:象征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代表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 :连接了城市与自然,象征着人与自然的纽带。
  • 山木:象征自然的静谧与沧桑,体现了生命的常态。
  • 井花:象征着清洁与纯净,暗示心灵的洗涤。
  • 溪声:象征自然的声音,给人以宁静与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第二桥”是指什么?

    • A. 一座古老的桥
    • B. 通往牛头寺的桥
    • C. 一座新建的桥
    • D. 一座断桥
  2. “井花净洗行人耳”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行人在井边洗耳
    • B. 井水清澈,洗净耳朵的杂音
    • C. 行人听到了井水的声音
    • D. 井里的花朵很漂亮
  3.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喧嚣与繁忙
    • B. 宁静与和谐
    • C. 恐惧与不安
    • D. 沉闷与压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着重于山水的和谐与宁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理想。
  • 李白《夜泊牛津》:虽然主题相似,但李白更侧重于夜晚的孤寂与思乡情绪,展现了个体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柳公绰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