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浣溪沙 其六》

时间: 2025-01-27 03:30:31

风雨天涯怨亦恩。

飘摇犹有未消魂。

能禁寒彻是情根。

月作眉颦终有望,香馀心字索重温。

不辞痴绝伫黄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浣溪沙 其六
作者: 况周颐 〔清代〕

风雨天涯怨亦恩。
飘摇犹有未消魂。
能禁寒彻是情根。

月作眉颦终有望,
香馀心字索重温。
不辞痴绝伫黄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在风雨飘摇的生活中,怨恨与恩情交织的复杂情感。即便经历了艰难困苦,内心的情感依然深厚。即使在寒冷中也能感受到那根深的情感。月光映照着眉头的皱眉,总有重聚的希望;若香气依然,内心的情感也在渴望重温。虽然痴情难绝,仍然愿意在黄昏时分静静地等待。

注释

字词注释:

  • 怨亦恩:怨恨中也有恩情,表达复杂的情感。
  • 消魂:形容内心的思念之情。
  • 寒彻:指感受到彻骨的寒冷,暗喻情感的坚韧。
  • 眉颦:皱眉,形容心中忧愁。
  • 心字:代表内心的情感。
  • 重温:重新感受,重拾旧情。
  • 黄昏:象征着等待与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整体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在传统诗词中非常常见,展现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况周颐(1640-1715),清代词人,其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通过诗词展现内心的情感波动,反映出人们在动荡环境中的身心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浣溪沙 其六》以“风雨天涯”开篇,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对爱与怨情的深刻思索。前两句中提到的“怨亦恩”让人感受到矛盾的情感,尽管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但爱与怨交织着,共同构成了生活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飘摇犹有未消魂”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表明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内心对过去的眷恋仍然存在。通过“寒彻”来暗喻情感的根基,显示出在严酷的现实中,爱情依旧是生存的动力和依托。

在后半部分,月光的描绘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摹,更是情感寄托的象征。月亮常常与思念、期待相连,暗示着对未来团聚的希望。在“香馀心字索重温”中,香气成为了情感的引子,重温意味着对往昔美好的渴望与追寻。

整首词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的起伏与自然的变化相互交织,展现了清代词人在细腻情感表现上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雨天涯怨亦恩:在风雨飘摇的生活中,怨恨与恩情交织。
  2. 飘摇犹有未消魂:尽管生活动荡不安,内心的思念与情感仍未消逝。
  3. 能禁寒彻是情根:唯有深厚的情感能够抵御刺骨的寒冷。
  4. 月作眉颦终有望:月光映照下的皱眉,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5. 香馀心字索重温:余香犹存,心中对过去的情感渴望重温。
  6. 不辞痴绝伫黄昏:即便痴情难绝,作者愿意在黄昏静静守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比作情感的希望,“香”比作旧时美好回忆。
  • 拟人:将感情具象化,赋予其生命力。
  • 对仗:词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展现了在动荡岁月中,情感的复杂性与深厚性。无论外部环境多么严酷,内心的爱与思念始终存在,表露了对爱情的执着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艰难困苦的生活。
  • :象征思念与希望。
  • :代表着往昔的美好回忆。
  • 黄昏:象征等待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怨亦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只怨不恩
    B. 恩重于怨
    C. 怨恨与恩情并存
    D. 无怨无恩

  2. “月作眉颦”中的“眉颦”意指什么?
    A. 高兴
    B. 忧愁
    C. 愤怒
    D. 疲惫

  3. 诗人对过去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A. 轻视
    B. 期待重温
    C. 彻底忘记
    D. 绝望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况周颐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均表现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但李清照更显女性的柔情,而况周颐则展现了更为深沉的思考与坚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词学与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