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二首 其七》

时间: 2025-01-22 03:15:18

杨柳随风散绿丝,桃花临水弄妍姿。

无端种下青青竹,恰到湘君泪尽时。

意思解释

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二首 其七

原文展示: 杨柳随风散绿丝,桃花临水弄妍姿。无端种下青青竹,恰到湘君泪尽时。


白话文翻译: 杨柳在风中飘散着绿色的丝条,桃花在水边展现着娇美的姿态。无意中种下的青青竹子,正好在湘君泪水流尽的时候生长。


注释:

  • 杨柳:指柳树,象征柔美和春天的生机。
  • 随风:随着风吹动。
  • 散绿丝:柳条轻柔飘动,像是散开的绿色丝线。
  • 桃花:春天的花朵,象征美丽和爱情。
  • 弄妍姿:修饰自己的美丽姿态。
  • 无端:无意中。
  • 青青竹:新种的竹子,象征清新和希望。
  • 湘君:指湘水,典出《楚辞》,湘君常与悲伤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 泪尽时:指悲伤到达极点,眼泪已流尽。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1257),金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词、诗、散文而闻名,风格多样,极具个性。
  • 创作背景:该诗作成于元好问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悟,常常借用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丽的结合。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杨柳和桃花在风中轻舞,展现出一种柔美的景象。然而,诗的转折在于后两句,竹子的无意种植反映出一种生命的延续和希望,却同时暗示着湘君的悲伤。湘君的泪水代表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心痛,竹子的生长与她的泪尽形成对比,表达了一种“无情”的自然与“有情”的人心之间的冲突。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显得更加深沉,体现了元好问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复杂情感的才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杨柳随风散绿丝:描绘出柳树在春风中轻盈飘动的情景,传达春天的气息。
    2. 桃花临水弄妍姿:桃花在水边的美丽姿态,增强了春日的浪漫和美好。
    3. 无端种下青青竹:种竹子的行为是无意的,暗示生活的偶然与不确定。
    4. 恰到湘君泪尽时:竹子的生长与湘君的悲伤形成时间上的巧合,引发对情感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情感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柔情和生命的延续。
  • 桃花:代表美丽与爱情,隐喻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 青青竹:象征希望与坚韧,反映出生活的乐观一面。
  • 湘君泪:代表悲伤与怀旧,体现人性的复杂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杨柳随风散绿丝”中的“绿丝”指代什么? A. 柳树的叶子
    B. 青草
    C. 河流的波光
    答案:A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湘君”是指__。 答案:湘水

  3. 判断题: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物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答案:错误(虽然描写了春天,但也包含了对悲伤的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元好问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自然元素,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