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九月晦日》
时间: 2025-01-27 03:20: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船外晚钟敲处。似唤秋光,夜深归去。人不如秋,飘零犹在蓼花渚。水昏烟暝,知合傍何时住。两桨木兰舟,已载尽鱼风雀雨。无语。看阿城一片,断送乱鸦枯树。悲哉宋玉,耐多少薄寒羁旅。秋黏骨肉渐教深,记念著黄花情绪。尽此夜无眠,拖转西风一缕。
白话文翻译:
在船外听到晚钟敲响,似乎在呼唤秋天的光影,夜已深了,我该何时归去。人比秋天还要无奈,飘零的身影依旧在蓼花的水边。水面昏暗,烟雾弥漫,何时才能安稳停留。两只木兰舟已经载尽了途中的鱼和雀儿,风雨无语。望着阿城一片凋零,乱鸦在枯树上飞舞。哀哉宋玉,承受着多少薄寒的旅途。秋天渐渐渗透入骨髓,心中时常回忆起那黄花的情绪。这一夜无法入眠,唯有西风轻轻拂过。
注释:
- 晚钟:指傍晚敲响的钟声,通常与夕阳、西风相伴,意象悲凉。
- 秋光:秋天的光景,象征着凋零和忧伤。
- 蓼花渚:蓼花的水边,常用以描绘水边的景色。
- 木兰舟:一种小船,象征着旅行和漂泊。
- 宋玉:指宋玉,楚国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中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之隽,清代诗人,因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作品多以抒情和咏怀为主,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的秋末,正值秋天的尾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九月晦日》是一首充满秋意和思索的诗作。诗人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紧密结合。开篇的“听船外晚钟敲处”,便勾勒出一种孤独和思乡之情,伴随着秋天的钟声,诗人感到无尽的惆怅与伤感。接下来的“人不如秋,飘零犹在蓼花渚”,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命运的无常,与秋天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对水的描写充满了朦胧的情感,既有“水昏烟暝”的迷惘,也有“知合傍何时住”的无奈,表现出对归宿的渴望与无力。最后几句以“悲哉宋玉”引入古典文化,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自身命运的感叹。整体而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反映了秋天带来的孤独与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听船外晚钟敲处:夜晚的钟声在船外敲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
- 似唤秋光,夜深归去:钟声似乎在召唤秋天的光辉,但夜色已深,归途显得遥远。
- 人不如秋,飘零犹在蓼花渚:人比秋天更为无奈,自己的命运如同秋天的花朵一样飘零。
- 水昏烟暝,知合傍何时住:水面昏暗,烟雾弥漫,无法确定何时能停留。
- 两桨木兰舟,已载尽鱼风雀雨:小舟已经承载了所有的风雨与渔获,象征着旅途的结束。
- 无语。看阿城一片,断送乱鸦枯树:无言以对,望着阿城一片凋零,乌鸦在枯树上飞舞。
- 悲哉宋玉,耐多少薄寒羁旅:感叹古代诗人宋玉的遭遇,与自己的孤独相呼应。
- 秋黏骨肉渐教深,记念著黄花情绪:秋天的感觉深入骨髓,心中难以忘怀的黄花情绪。
- 尽此夜无眠,拖转西风一缕:这一夜无法入眠,唯有西风轻轻拂过,象征着思绪的漂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秋天的花,暗示生命的无常与脆弱。
- 拟人:钟声似在召唤秋光,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鱼风雀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孤独的思考,展现出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以及在时间流逝中对记忆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孤寂。
- 秋光:代表着凋零和伤感。
- 蓼花:意指自然的美与脆弱。
- 木兰舟:象征着漂泊与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晚钟”象征什么?
- A. 宁静
- B. 时间流逝
- C. 聚会
- D. 旅行
-
诗中提到的“宋玉”是指?
- A. 一个历史人物
- B. 一种花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饮品
-
“水昏烟暝”中的“昏”指的是什么?
- A. 亮
- B. 暗
- C. 热
- D. 冷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写,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之隽研究》
- 《古典诗词的情感表达》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