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 燕台愁雨和陶子珍》
时间: 2025-04-27 07:51:43意思解释
长亭怨 燕台愁雨和陶子珍
作者: 谭献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恁愁绪鹧鸪啼冷。滑滑天街,雨昏烟暝。
润到单衾,几时成梦几时醒。
早蝉声静,偏独自偎金鼎。
袖一缕馀香,乍记得渠侬烧剩。
却恨。者珠歌翠舞,付与曲廊人定。
妆台镜暗,记曾照月痕星影。
向客舍浥遍轻尘,正萧瑟与君同听。
便去也吴娘休唱,一般思省。
白话文翻译:
这愁绪如同鹧鸪的啼叫,冰冷刺骨。
天街上细雨纷飞,昏暗的天气迷蒙如烟。
单薄的被子湿透,究竟何时能做个梦,何时又能醒来?
早晨的蝉声已经沉寂,我却独自依偎在金鼎旁。
袖中残留着一缕香气,忽然想起她曾烧剩的香。
却令人遗憾,那珠歌翠舞的美好,已经交给了曲廊中的人。
妆台的镜子暗淡无光,记得曾照过月亮的痕迹和星星的影子。
走到客舍,轻尘洒遍,正好与君同听这萧瑟的景象。
就让吴娘停止唱歌吧,大家的思绪都是一样的。
注释:
- 恁: 你,指代对方,表达情感。
- 鹧鸪: 一种鸟,常用于诗词中象征哀怨。
- 金鼎: 指金色的鼎,象征富贵或特定的场合。
- 妆台镜: 化妆用的镜子,象征女性的美丽与憧憬。
- 吴娘: 指歌女,可能指某位歌唱者。
典故解析:
- 鹧鸪啼: 在古诗中,鹧鸪常常用来表达离愁别恨。
- 月痕星影: 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献,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常有深厚的情感和典雅的风格。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处于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情绪和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长亭怨 燕台愁雨和陶子珍》是一首感情细腻、意象丰富的诗作。诗中,作者以鹧鸪的啼叫开篇,表现了浓厚的愁绪,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哀伤的氛围。随着“滑滑天街,雨昏烟暝”的描写,雨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润到单衾,几时成梦几时醒”一句,流露出对孤独与无尽思念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渴望梦中相聚的心情。接下来的描写更为细腻,通过“偏独自偎金鼎”展现了诗人孤独的状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在最后的几句中,作者将心中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相结合,体现出一种无奈与伤感。诗人通过对吴娘的提及,暗示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整首诗在意象上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往日美好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女性的境遇与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恁愁绪鹧鸪啼冷: 愁苦的情绪像鹧鸪的啼叫一样冷清,暗示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 滑滑天街,雨昏烟暝: 天街湿滑,雨水弥漫,构建出一种阴沉的环境,与愁绪相符。
- 润到单衾,几时成梦几时醒: 湿透的被子令人难以入睡,表达了思绪的纷乱。
- 早蝉声静,偏独自偎金鼎: 蝉声已静,独自依偎着金鼎,突显孤独和内心的失落。
- 袖一缕馀香,乍记得渠侬烧剩: 想起过去的美好,香气似乎仍在袖中,唤起美好回忆。
- 却恨。者珠歌翠舞,付与曲廊人定: 美好的时光已成过往,令人感到惋惜。
- 妆台镜暗,记曾照月痕星影: 妆台的镜子黯淡无光,回忆过去的美丽。
- 向客舍浥遍轻尘,正萧瑟与君同听: 轻尘洒落,心境萧瑟,与友人共听此情此景。
- 便去也吴娘休唱,一般思省: 停止歌唱,因为大家的思绪都是相似的。
修辞手法:
- 比喻: “鹧鸪啼”比喻愁苦,形象生动。
- 对仗: “珠歌翠舞”与“妆台镜暗”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赋予情感以自然的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思念,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传达出深深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鹧鸪: 象征离愁与哀怨。
- 金鼎: 代表富贵与过去的美好。
- 妆台镜: 反映女性的美丽与记忆。
- 雨昏烟暝: 象征愁苦的环境与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恁愁绪鹧鸪啼冷”中的“恁”是什么意思? a) 你
b) 我
c) 他们
答案:a) 你 -
诗中提到的“金鼎”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贫穷
c) 战争
答案:a) 富贵 -
“妆台镜暗”这一句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羞怯
答案: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长亭怨》 vs. 《月夜忆舍弟》: 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长亭怨》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感,而《月夜忆舍弟》则更具亲情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