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名高三昧丹青匠》
时间: 2025-01-27 05:13: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名高三昧丹青匠
作者: 刘志渊 〔元代〕
名高三昧丹青匠。貌出玄元古样。
明金绘素,堂堂殊胜,本来真状。
宝殿严供养。摄诸方群魔胆丧。
露说经消息,真风郁郁,感人人,总归向。
外肃威仪瞻仰。内须明物离心上。
这些儿妙用,无为无作,无中有相。
变机无障。纳十方廓开玄量。
契太空一点,虚无活计,壮神通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技艺高超的丹青匠,他的名声在三昧境界中非常高。其外貌仿佛是古代的神仙。用金色绘制白色的画作,堂皇而独特,展现了真实的本质。宝殿中供奉着他,能让各方邪魔感到畏惧。透露出经文的真谛,真实的风气郁郁葱葱,令人感动,最终都归向他。外表威严肃穆,内心则需明白事物,远离杂念。这些神奇的妙用,都是无为无作,从虚无中显现出形象。变化的机巧没有障碍,接纳十方,开阔深邃的智慧。契合太空的那一点,虚无中的活计,藏有巨大的神通。
注释
- 三昧: 指一种高深的境界或状态,通常用于宗教或哲学中。
- 丹青: 指绘画,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工笔画。
- 真状: 真实的状态或形象。
- 供养: 供奉和养护,通常用于宗教场合。
- 无为无作: 道教思想,强调自然、不刻意的状态。
- 契太空: 与宇宙或空灵的状态相契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志渊,元代著名诗人,擅长道教诗歌,作品多反映其对道教哲学的理解与追求。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常以自然、宇宙为题材,探讨人生的真谛。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借此表达对艺术与精神世界的高度追求,反映了道教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
诗歌鉴赏
《水龙吟·名高三昧丹青匠》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气息的诗作,诗中不仅赞美了丹青匠的技艺,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道教的思想。诗的开头用“名高三昧”来形容丹青匠的技艺,暗示了他在艺术造诣上的高深与神秘。接着,通过“明金绘素”展现了他的作品之美,说明艺术不仅仅是外在的装饰,更是内在的真实反映。
诗中提到的“宝殿严供养”和“摄诸方群魔胆丧”,则将艺术与宗教结合,强调了艺术的神圣性和威严,使得丹青匠的角色似乎具有了宗教的象征意义。这种将艺术与精神结合的表现,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崇高理解。
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修辞,如比喻和对仗,使得诗句流畅而富有韵律感。此外,结尾部分“契太空一点,虚无活计,壮神通藏”则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关于艺术与宇宙、虚无与存在的关系,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为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名高三昧丹青匠: 丹青匠技艺高超,在高深的境界中享有盛名。
- 貌出玄元古样: 其外貌仿佛古代的神仙,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
- 明金绘素: 用金色绘制白色画作,彰显了其技艺的精湛。
- 堂堂殊胜,本来真状: 作品堂皇殊胜,真实地表现了事物的本质。
- 宝殿严供养: 在宝殿中受到崇高的供奉,显示其地位的尊贵。
- 摄诸方群魔胆丧: 他的威力让四方邪魔都感到畏惧。
- 露说经消息: 透漏真理和宗教的奥秘。
- 真风郁郁,感人人,总归向: 真实的风气感动人心,最终都归向他。
- 外肃威仪瞻仰: 外表威严肃穆,令人由衷敬仰。
- 内须明物离心上: 内心需明白事物的本质,远离杂念。
- 这些儿妙用,无为无作,无中有相: 这些神妙的用法是无为而作,从虚无中显现。
- 变机无障: 变化的机巧没有阻碍。
- 纳十方廓开玄量: 容纳万物,开阔深邃的智慧。
- 契太空一点,虚无活计,壮神通藏: 与宇宙深处相契合,虚无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丹青匠比作神仙,增强了其崇高地位的表现。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外肃威仪瞻仰,内须明物离心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艺术与精神的结合,表达了对高深艺术的追求以及对道教哲学的理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宇宙和艺术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青匠: 艺术家的象征,代表着创造与美。
- 宝殿: 宗教的象征,代表着崇高与敬仰。
- 真风: 真实的思想与风气,象征着内心的深邃与清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丹青匠”指的是: A. 一个神秘的艺术家
B. 一位魔法师
C. 一位宗教领袖
D. 一位普通画家 -
“无为无作”在诗中强调的是: A. 行动的重要性
B. 自然状态的美
C. 社会责任感
D. 精神的沉重 -
诗中的“宝殿”象征: A. 财富的象征
B. 崇高的宗教信仰
C. 人生的虚幻
D. 个人的成就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白居易的诗,描写自然景色与心灵的结合,体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
- 《夜泊牛津》: 李白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水龙吟》: 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偏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后者则更强调艺术与精神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志渊研究》
- 《道教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
- 《古诗词鉴赏指南》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