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折花枝》

时间: 2025-01-11 10:05:55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折花枝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白话文翻译:

折下花枝,又恨这花枝,原打算花开时我们一同饮酒赏花,谁知花开后情人一去不返。害怕相思折磨我,可是早已身陷相思,相思之苦无从逃避,眉间露出一丝愁意。

注释:

  • 准拟:准备,打算。
  • 共卮:一同饮酒。卮,古代的一种酒器。
  • 轮到:轮到自己经历。
  • 没处辞:无法逃避,无法推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感受到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切体验和无法逃避的相思之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经历了一次离别之后所作,通过折花、恨花、相思等意象,抒发了对离人的思念之情和无法逃避的相思之苦。

诗歌鉴赏:

这首《长相思·折花枝》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诗中,“折花枝,恨花枝”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花枝的爱怜,又隐含了对离人的怨恨。“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则进一步以花开人去的对比,加深了离别的痛苦。后两句“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则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无法逃避的相思之苦,眉间的一丝愁意更是点睛之笔,将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相思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折花枝,恨花枝:诗人折下花枝,却又对花枝产生怨恨,因为花枝勾起了对离人的思念。
  2. 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原打算花开时与离人共饮,但花开时离人却已离去。
  3. 怕相思,已相思:害怕相思之苦,但相思之情已深植心中。
  4. 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相思之苦无法逃避,眉间露出一丝愁意。

修辞手法:

  • 对比:花开人去的对比,加深了离别的痛苦。
  • 心理描写:通过“怕相思,已相思”等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相思之苦,通过折花、恨花、相思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逃避的相思之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枝:象征美好与离别。
  • 花开:象征美好的时光。
  • 人去:象征离别和孤独。
  • 眉间露一丝:象征内心的愁苦和无法掩饰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准拟花开人共卮”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与离人共饮 B. 独自赏花 C. 忘记离人 D. 送别离人 答案:A

  2. 诗中“怕相思,已相思”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A. 害怕相思 B. 已经陷入相思 C. 逃避相思 D. 忘记相思 答案:B

  3. 诗中“眉间露一丝”一句,象征了什么? A. 快乐 B. 愁苦 C. 平静 D. 惊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与俞彦的《长相思·折花枝》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李清照的词更加婉约含蓄,而俞彦的诗则更加直抒胸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明诗》
  • 《明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