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

时间: 2025-01-11 09:52:47

洞里天地阔,洞外日月长。

峡山驱涛来,平楚青茫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游洞 俞彦 〔明代〕 洞里天地阔,洞外日月长。峡山驱涛来,平楚青茫茫。

白话文翻译: 洞内的世界广阔无垠,洞外的日月悠长无尽。峡谷中的山峦仿佛驱赶着波涛奔涌而来,平原上的草木青翠一片,茫茫无际。

注释:

  • 洞里天地阔:形容洞内空间广阔,如同另一个世界。
  • 洞外日月长:指洞外的日月运行不息,时间漫长。
  • 峡山驱涛来:峡山,指峡谷中的山峦。驱涛,比喻山势如波涛般汹涌。
  • 平楚青茫茫:平楚,指平原上的草木。青茫茫,形容草木茂盛,一望无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三游洞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比洞内外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时间的悠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宇宙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三游洞的内外景象。首句“洞里天地阔”,通过“天地阔”这一夸张的表达,展现了洞内空间的广阔无垠,给人以无限遐想。次句“洞外日月长”,以“日月长”来比喻时间的悠长,暗示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后两句“峡山驱涛来,平楚青茫茫”,通过“驱涛”和“青茫茫”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峡谷中山峦的雄伟和平原上草木的茂盛,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里天地阔”:通过“天地阔”这一夸张的表达,展现了洞内空间的广阔无垠,给人以无限遐想。
  • “洞外日月长”:以“日月长”来比喻时间的悠长,暗示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
  • “峡山驱涛来”:通过“驱涛”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峡谷中山峦的雄伟和动态美。
  • “平楚青茫茫”:以“青茫茫”来形容平原上草木的茂盛,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修辞手法:

  • 夸张:“洞里天地阔”中的“天地阔”是一种夸张手法,强调了洞内空间的广阔。
  • 比喻:“峡山驱涛来”中的“驱涛”是一种比喻手法,将山峦的动态比作波涛的奔涌。
  • 对仗:“洞里天地阔,洞外日月长”中的“洞里”与“洞外”,“天地阔”与“日月长”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三游洞内外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时间的悠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宇宙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洞里天地阔:洞内的广阔空间,象征着无限的想象和探索。
  • 洞外日月长:日月的悠长,象征着时间的永恒和自然的循环。
  • 峡山驱涛来:峡谷中山峦的雄伟,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力量。
  • 平楚青茫茫:平原上草木的茂盛,象征着生命的繁荣和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洞里天地阔”形容的是什么? A. 洞外的景象 B. 洞内的空间 C. 峡谷的山峦 D. 平原的草木

  2. “洞外日月长”中的“日月长”比喻的是什么? A. 时间的短暂 B. 时间的悠长 C. 空间的广阔 D. 自然的循环

  3. “峡山驱涛来”中的“驱涛”是什么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 C. 对仗 D. 拟人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该诗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可以将俞彦的《三游洞》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以自然景色为题材,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而俞彦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时间的悠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王维诗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