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分宜县》

时间: 2025-01-24 04:46:11

夜半荒鸡鸣远村,板桥斜出县西门。

征人衣上霜如雪,犹未曾承国士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半荒鸡鸣远村,板桥斜出县西门。
征人衣上霜如雪,犹未曾承国士恩。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分,远处村庄里传来荒鸡的鸣叫,
一座斜斜的板桥通向县城的西门。
征战的士兵身上的霜冻得像雪一样,
他仍未曾得到国家的恩惠。

注释:

  • 夜半:夜深时分,指时间很晚。
  • 荒鸡:指在乡村中叫的鸡,"荒"表示偏远、冷清的地方。
  • 板桥:一种简易的桥,通常用木板搭建。
  • 征人:指征召上战场的士兵。
  • 衣上霜如雪:形容士兵的衣服上结了一层霜,像雪一样白,暗示天气寒冷。
  • 承国士恩:得到了国家的恩惠,指士兵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待遇。

典故解析:

“国士”指的是有才能的人才,国家的栋梁。诗中提到的“国士恩”可以理解为国家对士兵的关怀和奖赏,反映出士兵对国家的忠诚与期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郭奎,明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边疆生活,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征兵时期,诗人可能亲历战事,因此表达了士兵的艰辛和对国家恩惠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士兵在征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夜半荒鸡鸣远村”便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远处的鸡鸣声打破了夜的寂静,突显了士兵身处的偏远与孤立。接着提到的“板桥斜出县西门”,将视线引向士兵的行进方向,暗示他在奔赴前线的路上。最后两句则通过“霜如雪”的意象,生动地表达了士兵的艰苦与寒冷,同时流露出他对国家的期待与失落,感慨未能获得应有的回报。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伤,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反映了士兵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半荒鸡鸣远村”:深夜,远村传来鸡鸣声,暗示乡村的宁静与士兵的孤独。
    • “板桥斜出县西门”:士兵走过一座斜斜的板桥,象征着他向战斗前线的出发。
    • “征人衣上霜如雪”:士兵的衣服上结满了霜,象征着他在严酷环境中的艰难。
    • “犹未曾承国士恩”:士兵在为国征战,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怀与回报,表现了对国家的不满和失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霜如雪”将霜与雪作比较,增强了寒冷的感觉。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朗朗上口,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士兵在国家征召下的孤独与寒冷,以及对国家恩惠的期待和失落,传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鸡鸣:象征乡村的宁静与士兵的思乡情。
  • :象征士兵在征途中的艰辛与困苦。
  • 板桥:象征着通往未知的征途,暗示士兵的危险与挑战。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郭奎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征人”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
      • B. 士兵
      • C. 农民
    3. “霜如雪”中的“霜”用来形容什么?
      • A. 漫天飞雪
      • B. 寒冷的天气
      • C. 士兵的衣服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 诗词对比:杜甫的《兵车行》同样关注战争对人的影响,表现了士兵的艰辛和对国家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