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魏公间气,崇志雅量。
乘时奋庸,出将入相。
表仪朝著,正笏垂绅。
光辅三帝,社稷之臣。
白话文翻译
魏公具有超凡的气度和崇高的志向,宽广的胸怀。
他抓住时机,奋发有为,出将入相。
在朝廷上仪表堂堂,手持朝笏,衣着整齐。
光辉地辅佐三位皇帝,是国家的重要臣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间气:指气度、风范。
- 崇志:高尚的志向。
- 雅量:宽广的胸怀。
- 乘时:把握时机。
- 奋庸:奋发有为,显示才能。
- 出将入相:指在朝廷中担任将领和宰相等重要职务。
- 表仪:仪表、形象。
- 朝著:朝廷上。
- 正笏:正经地持着朝笏(官员的权杖)。
- 垂绅:衣着整齐,垂下的绅(长袍)。
- 光辅:光辉地辅佐。
- 社稷:国家,指国家的根本。
典故解析
“光辅三帝”中的三帝指的是历史上不同的皇帝,体现出魏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贡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承恩,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政治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赞美,特别是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杰出人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之际,孙承恩借助魏公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栋梁的赞美与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魏公为主角,展现了他卓越的气度和高尚的志向。开篇即点明其“间气”和“崇志雅量”,强调了魏公的风范与品德。接着,通过“乘时奋庸,出将入相”描绘了魏公把握时机、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不仅是对魏公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在鼓励后人要有志向、有作为。
诗中的“表仪朝著,正笏垂绅”描绘了魏公在朝廷上的威仪,展现出他作为朝中重臣的风采,也反映出当时对官员形象的重视。最后一句“光辅三帝,社稷之臣”则将魏公的贡献提升到国家层面,强调了他在国家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魏公的描写,孙承恩不仅呈现了个人的卓越,更寄托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与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魏公间气,崇志雅量。
- 说明魏公的气度非凡和志向崇高。
-
乘时奋庸,出将入相。
- 表达他在关键时刻积极展现才能,担任重要职务。
-
表仪朝著,正笏垂绅。
- 描绘其在朝堂上的仪表和态度,展现出作为官员的风范。
-
光辅三帝,社稷之臣。
- 点出魏公的历史地位与贡献,强调其对国家的忠诚。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乘时奋庸,出将入相”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用典:提到的“三帝”作为历史典故,使诗的内涵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现出对魏公的赞美与对优秀政治家风范的向往,寄托了对国家强盛的期待和对有志之士的鼓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魏公:象征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品德。
- 三帝:代表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 朝笏:象征着权力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魏公在诗中被描述为具有哪种气质?
- A. 狭隘
- B. 崇高
- C. 平庸
- D. 乖张
-
“乘时奋庸”指的是什么?
- A. 抓住机会展现才能
- B. 随波逐流
- C. 退缩不前
- D. 无所作为
-
诗中提到的“三帝”指代什么?
- A. 三位皇帝
- B. 三个国家
- C. 三个时代
- D. 三个朋友
答案:1-B;2-A;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孙承恩的《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 韩魏公》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关怀与对政治人物的赞美,但孙承恩着重于个人的德行与功绩,而杜甫则更倾向于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情感取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孙承恩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