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路中寄诸公》

时间: 2025-01-24 18:36:41

偏郡隔云岑,回溪路更深。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

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

意思解释

清溪路中寄诸公

原文展示:

偏郡隔云岑,回溪路更深。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
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

白话文翻译:

偏远的郡县被云雾环绕,回旋的溪路愈加幽深。
不愿久留攀桂的树,长期渴望梅花的林子。
野生的竹笋成为公家的膳食,山中的花朵抚慰着客人的心情。
分别以来没有任何消息,简直像井底的瓶子沉寂无声。

注释:

  • 偏郡:指偏远的地方,这里暗示诗人所处环境的偏僻。
  • 云岑:云雾缭绕的山岑,描绘了环境的幽静。
  • 攀桂:指攀登桂树,桂树象征着高洁、清雅。
  • 梅林:梅花林,梅花常被视为坚韧和高洁的象征。
  • 资公膳:指为公家提供的食物,野笋成为了食材。
  • 慰客心:山花使客人感到安慰。
  • 井瓶沉:比喻信息的沉寂,形象地表达了与友人间的音信全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备,唐代诗人,字子光,号清庵,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

创作背景

《清溪路中寄诸公》创作于诗人身处偏远地区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的背景或许是在某次出游或隐居期间,诗人感受到山水之美与友情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渗透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思念之情。首句“偏郡隔云岑”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幽静、偏僻的环境,营造出一种隔绝尘嚣的氛围。接着“回溪路更深”,则进一步引导读者感受到诗人行走的孤独与无奈。诗中的“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展现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对梅花的向往,梅花不仅是对友谊的寄托,更象征着坚韧和高尚的品格。

接下来的“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情景,竹笋与山花不仅是自然馈赠的美食和风景,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最后一句“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与友人久别重逢的渴望与无奈,井瓶象征着信息的闭塞与沉默,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偏郡隔云岑:描绘了诗人身处一个偏远的地方,周围被云雾环绕,暗示环境的幽静和孤独。
  2. 回溪路更深:溪水的回环使得路途显得更深更幽,延续了孤独的氛围。
  3. 少留攀桂树:表达了诗人对桂树的少留,象征着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4. 长渴望梅林:长时间渴望梅花的树林,表现了对理想与美好的向往。
  5. 野笋资公膳:自然中的食材为公家的膳食提供了素材,体现了自然的馈赠。
  6. 山花慰客心:山中的花朵抚慰客人的心情,暗示了自然带来的安慰。
  7. 别来无信息: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没有消息的失落感。
  8. 可谓井瓶沉:用井瓶沉寂来形容信息的闭塞,进一步加强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井瓶沉”,用井瓶的沉默比喻信息的缺乏,形象生动。
  • 对仗:如“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桂树和梅林作为象征,分别代表了高洁和坚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对友人深切思念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树:象征高洁与理想,代表诗人的追求。
  • 梅林:象征坚韧与美好,寄托了对友谊的期盼。
  • 野笋:自然的馈赠,体现了朴素的生活。
  • 山花:自然之美,抚慰心灵,象征友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偏郡”指的是: A. 热闹的城市
    B. 偏远的地方
    C. 山上的寺庙
    D. 繁华的集市

  2. “别来无信息”中的“信息”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友人音信
    C. 自然景色
    D. 食物

  3.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了高洁的理想? A. 野笋
    B. 山花
    C. 桂树
    D. 梅林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友情的思念,但更侧重于离别时的情感波动。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更多地融入了历史感与个人的豪情,风格上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