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长桥可避南山远,却恐难防是最灵。
白话文翻译:
在溪边停舟仰望星空,这里有三种祸害的图示。长桥可以避开南山的遥远,但恐怕难以抵挡的是最灵活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溪畔:溪水边。
- 维舟:系船、停船。
- 问戴星:仰望星空。
- 三害:指三种祸害,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 图经:图示或地图。
- 长桥:长长的桥。
- 南山:南方的山,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山脉。
- 难防:难以防备。
典故解析: “南山”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远方和艰难的旅程,表达对遥远事物的敬畏和想避开的意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唐代诗人,以清新婉丽的诗风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关心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夜泊义兴时,可能是在与当时政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相结合,表达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意境,诗人在溪边停舟,仰望星空,体现了一种孤独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担忧。开头“溪畔维舟问戴星”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又引发了对人生的深思。诗人在星空下,感受到三种潜在的祸害,似乎在暗示生活中不可预测的风险。这里的“三害”可能象征着人际关系、自然灾害和个人命运等多重挑战。
接下来的“长桥可避南山远”,则表现出一种对逃避困境的渴望,但“却恐难防是最灵”则揭示了现实的无奈与困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灵活变幻的危险的无力抵挡。这种对比手法强化了诗中所蕴含的矛盾情感,传达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既美丽又忧伤的情绪,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与对未来的不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畔维舟问戴星:在溪边停下船,仰望着星星,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氛围。
- 此中三害有图经:提到三种可能的祸害,似乎在暗示生活中的复杂与不可预知。
- 长桥可避南山远:长桥可以帮助避开南山的危险,表明一种逃避的想法。
- 却恐难防是最灵:然而,真正灵活的危险是难以防备的,表达了对生活中隐患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照:长桥和南山形成对照,强化了避难与无法防范之间的矛盾。
- 比喻:将生活中的困难比作南山与三害,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现实的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人生中不可预知风险的忧虑,以及对逃避与无奈的深刻思考。它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畔: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星空:象征希望与未来的未知。
- 长桥:象征逃避与解决问题的手段。
- 南山:象征着遥远的困境和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害”可能象征什么? A. 贫穷、疾病、孤独
B. 自然灾害、政治动荡、个人危机
C. 战争、失业、老龄化
D. 友谊、爱情、亲情 -
“长桥可避南山远”中,长桥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逃避困境的方式
B. 连接两岸的交通工具
C. 美丽的自然景观
D. 古代的建筑遗址 -
此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与思考
C. 激昂与愤怒
D. 寂静与平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斗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罗隐的这首诗更加关注内心的忧虑,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思考,却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一为忧虑,一为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