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二首》

时间: 2025-01-26 02:04:59

叠影重纹映画堂,玉钩银烛共荧煌。

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翡翠佳名世共稀,玉堂高下巧相宜。

殷勤为嘱纤纤手,卷上银钩莫放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叠影重纹映画堂,玉钩银烛共荧煌。
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翡翠佳名世共稀,玉堂高下巧相宜。
殷勤为嘱纤纤手,卷上银钩莫放垂。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重叠的影子和精美的图案映照在堂前,玉钩与银烛交相辉映,光彩夺目。或许在这样的环境中真的能见到神仙,也别让那十二行的珍珠落下。翡翠的美名在世上十分稀少,玉堂的高低巧妙地相得益彰。殷勤地嘱托你那纤细的手,卷起银钩,切勿让其垂下来。

注释:

  • 叠影重纹:叠加的影子和纹理,形容景象的美丽。
  • 玉钩银烛:指玉制的钩和银制的蜡烛,象征华贵。
  • 神仙:传说中具有超凡能力的人物,这里暗指美好的境界。
  • 真珠十二行:可能是指非常珍贵的珍珠,数量象征着珍贵。
  • 翡翠:一种美丽的宝石,这里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 纤纤手:形容女子手指纤细,细腻柔美。

典故解析:

“神仙”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中暗示在高雅的环境中,人与神仙相会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字梦阮,号惭愧,唐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描写生活、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此诗应是描绘一个高雅的场景,可能是在某个宴会或者聚会中,透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帘二首》通过精致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光辉灿烂的空间。开头的“叠影重纹”便营造出一种层次感,仿佛在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影子与纹理交织,形成了美丽的景象。接着“玉钩银烛共荧煌”,通过对玉钩与银烛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奢华的氛围,仿佛在高雅的宴会中,人们被这明亮的光辉所包围。

诗的后半部分引入了“神仙”这一意象,暗示在此美好环境中,人与神仙的相遇是多么的理想与美好。而“休下真珠十二行”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提醒人们不要让这些珍贵的东西轻易失去。

最后两句“殷勤为嘱纤纤手,卷上银钩莫放垂”,则显露出一种亲切的关怀,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增添了诗的温度与细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叠影重纹映画堂”:描绘了光影交错、层次分明的环境。
  2. “玉钩银烛共荧煌”:通过玉钩和银烛来营造奢华的氛围。
  3. “会应得见神仙在”:暗指理想的境界,有可能遇见神仙。
  4. “休下真珠十二行”:珍稀之物应被珍惜,不要轻易失去。
  5. “翡翠佳名世共稀”:翡翠的稀有,象征美好事物的珍贵。
  6. “玉堂高下巧相宜”:玉堂的高低搭配得当,体现了艺术感。
  7. “殷勤为嘱纤纤手”:表达了对细腻手势的温柔嘱托。
  8. “卷上银钩莫放垂”:劝诫要小心珍贵的事物,不要轻易让它们失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玉钩”“银烛”等比喻,展现华贵的意象。
  • 对仗:如“叠影重纹”和“玉钩银烛”两个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珍珠与翡翠象征着珍贵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与人际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叠影:象征着生活中的重重叠叠、复杂的美好。
  • 玉钩银烛:象征着奢华与富贵。
  • 神仙:象征着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 真珠:象征着珍贵、美好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钩”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奢华
    • C. 自由
  2. “翡翠佳名世共稀”中的“佳名”指的是什么?

    • A. 声誉
    • B. 奢侈品
    • C. 美好事物
  3. 诗的意境主要是在描绘什么?

    • A. 生活的苦涩
    • B. 高雅的聚会
    • C. 风景的荒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罗隐的《帘二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描绘了理想的环境,但罗隐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自由。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罗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