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前字、秋字二篇)》

时间: 2025-04-27 23:49:52

清景同千里,寒光尽一年。

竟天多雁过,通夕少人眠。

照别江楼上,添愁野帐前。

隋侯恩未报,犹有夜珠圆。

四时皆有月,一夜独当秋。

照耀初含露,裴回正满楼。

遥连雪山净,迥入锦江流。

愿以清光末,年年许从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前字、秋字二篇)
作者: 崔备

清景同千里,寒光尽一年。
竟天多雁过,通夕少人眠。
照别江楼上,添愁野帐前。
隋侯恩未报,犹有夜珠圆。
四时皆有月,一夜独当秋。
照耀初含露,裴回正满楼。
遥连雪山净,迥入锦江流。
愿以清光末,年年许从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的美丽景象。清澈的月光照耀着千里大地,寒冷的光辉伴随着一年四季的流逝。天上大雁纷纷飞过,夜里的人却很少能入眠。月光照耀着江边的楼阁,增添了我的愁绪,尤其是在野外的帐篷前。隋侯的恩德尚未报答,依旧有圆圆的明月相伴。四季都有月亮,唯独这一夜的月亮最显得出众。月光初露,水珠闪烁,正好映照在满楼之中。远处的雪山如洗,清澈的江水蜿蜒流过。希望这清亮的月光能每年都与我相伴,让我们一起游玩。

注释:

  • 清景:清澈的风景。
  • 寒光:寒冷的月光。
  • 竟天:天上飞过。
  • 隋侯:指隋朝的君主,感慨恩德未报。
  • 夜珠圆:明亮的月亮象征着圆满。
  • 锦江:指美丽的江河,象征着诗人所处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备,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节,诗人可能是在与友人相聚的情境下,借助月光抒发对过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对明月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中秋夜的清幽与美丽。开头两句“清景同千里,寒光尽一年”直接点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清澈的月光似乎把时间拉长,令人陶醉。接下来的“竟天多雁过,通夕少人眠”,则通过大雁飞过的意象,表达了孤独的情绪,似乎在暗示诗人内心的忧愁。

诗中“照别江楼上,添愁野帐前”展示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月光不仅照亮了江楼,也照在了自己的帐篷前,愁绪因此而加重。“隋侯恩未报,犹有夜珠圆”,这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结合,表明诗人对过往恩情的惦念,月亮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最后几句“愿以清光末,年年许从游”,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依恋,渴望未来能与明月常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歌颂,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景同千里: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照耀下的美景。
  • 寒光尽一年:暗示时间的流逝,强调寒冷的月光。
  • 竟天多雁过:描绘了天上大雁飞过的景象,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通夕少人眠:夜深人静,少有人入眠,诗人感受到了孤独。
  • 照别江楼上,添愁野帐前:月光照耀,愁绪加深,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隋侯恩未报:历史典故,感慨对恩情的未能回报。
  • 犹有夜珠圆:圆月如珠,象征着美满与团聚。
  • 四时皆有月,一夜独当秋:四季皆有月亮,但中秋的月亮最为明亮。
  • 照耀初含露:月光映照着初露的露珠,清新明亮。
  • 裴回正满楼:月光照在楼上,营造出完美的意境。
  • 遥连雪山净:远山如洗,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 迥入锦江流:江水流淌,象征着诗人的情感流淌。
  • 愿以清光末,年年许从游: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渴望常伴明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寒光”,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音韵和谐,增加了诗的美感。
  • 意象:使用“江楼”“夜珠”“雪山”等意象,营造出静谧的秋夜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中秋的月亮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过往恩情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情感真挚而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团圆、思念与美好。
  • :象征流动的时间与情感。
  • :象征孤独与离别。
  • :象征新生、清新与希望。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光”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寒冷的月光
    C. 炙热的火光

  2. “隋侯恩未报”的意思是? A. 对隋侯的恩情已报答
    B. 仍在思念未能报答的恩情
    C. 隋侯已不再受重视

  3. 诗中提到的“夜珠圆”,夜珠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圆满的月亮
    C. 美丽的风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亦展现了对月亮的思念与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作,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崔备的这首诗都以月为主题,前者多了对乡愁的直接表达,而崔备则更加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两者都展现了中秋的特殊意境,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