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27 03:37:10

杨花无力。

拂袖怜春色。

长爱娇嗔人不识。

水剪双眸欲滴。

春风宝帐多情。

襄王空惹云行。

恼得东君怊怅,夜寒脉脉愁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 沈宜修 〔明代〕

杨花无力。拂袖怜春色。长爱娇嗔人不识。水剪双眸欲滴。春风宝帐多情。襄王空惹云行。恼得东君怊怅,夜寒脉脉愁盈。

白话文翻译:

杨花轻轻飘舞,无力地拂动着衣袖,令人怜惜春天的美色。长久以来我爱着那娇嗔的她,却无人识得她的情意。那双如水般的眼眸,似乎快要流下泪来。春风吹动宝帐,使人多情而怅惘。襄王的故事空惹人心的向往,惹得东风君也感到忧愁,夜晚的寒意中愈加感到满怀的愁绪。

注释:

  • 杨花:指杨树的花絮,象征春天的到来和轻柔。
  • 拂袖:轻轻拂动衣袖,形容轻盈的动作。
  • 娇嗔:娇媚的嗔怪,形容女子的可爱与情感。
  • 水剪双眸:形容眼睛如水般明亮,双眸欲滴,传达眼中含泪的情感。
  • 襄王: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襄王,通常与爱情悲剧相关。
  • 东君:指春天之神,象征春风,也代表自然的情感。

典故解析:

“襄王空惹云行”中的“襄王”可能指代楚汉之争中的项羽,他的悲剧爱情故事与诗人所描绘的情感相呼应。东君则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春天的拟人化形象,常常被描绘为多情而忧愁,反映了自然与人情的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宜修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作品多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人情,表现出深厚的艺术修养。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春天,正值阳光和煦、百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借春天的景象表达自己对春天和爱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清平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以及爱情的复杂感情。诗中“杨花无力”传达了一种春天的柔弱与脆弱,紧接着“拂袖怜春色”,引出对春天的怜惜与热爱。诗人在描写春天的同时,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现了对“娇嗔”的渴望和无奈。特别是“水剪双眸欲滴”,这一句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眼中含泪的情感,既有春天的柔情,也有心中的惆怅。

整首词在意象上极为丰富,春风、宝帐、东君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春景与情感交融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反映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悲伤,情感深邃而细腻,令人动容。最后一句“夜寒脉脉愁盈”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寒夜的愁绪包围着诗人,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杨花无力:春天的杨花轻轻飘落,给人一种无力感,象征生命的脆弱。
    2. 拂袖怜春色:轻拂衣袖,欣赏春天的美丽,表达对春色的赞美和珍惜。
    3. 长爱娇嗔人不识:长久以来爱着那娇媚的她,却无人理解她的情感。
    4. 水剪双眸欲滴:形容她的眼睛如水一般,似乎快要流泪,传达悲伤的情感。
    5. 春风宝帐多情:春风吹动华丽的帐幕,显得多情而惆怅。
    6. 襄王空惹云行:襄王的故事让人向往,却是空虚的惹动。
    7. 恼得东君怊怅:东风也因诗人的情绪而感到忧愁。
    8. 夜寒脉脉愁盈:夜晚的寒意加重了内心的愁绪,情感愈加深沉。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剪双眸”,将眼睛比作水,表现柔情。
    • 拟人:东君被赋予情感,表现春天的多情。
    • 对仗:如“春风宝帐多情”,上下句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分析:

  • 杨花:象征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
  • 春风:代表着温暖和爱的传递,但也带来了情感的纠葛。
  • 水剪双眸:象征着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出无奈与深情。
  • 夜寒:暗示着孤独与愁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花无力”中“杨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情感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饮品

  2. “水剪双眸欲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惆怅
    C. 愤怒
    D. 平静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爱情的追求与无奈
    C. 对生活的感悟
    D.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和感伤。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绘了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沈宜修的《清平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前者侧重于春天与爱情的结合,后者则关注爱情中的愁苦与回忆。两者均展现了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春色的描写,后者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