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题郭思诚山居》

时间: 2025-01-22 11:09:16

西岩仙老。

身在蓬莱岛。

竹月松云尘不到。

况有清风自扫。

霜溪浅碧摇沙。

烟村落照明霞。

说与门前鸥鹭,仙家又是渔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题郭思诚山居
作者: 许有壬 〔元代〕

西岩仙老。身在蓬莱岛。
竹月松云尘不到。况有清风自扫。
霜溪浅碧摇沙。烟村落照明霞。
说与门前鸥鹭,仙家又是渔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仙人般的老人在蓬莱岛上的闲适生活。这里的竹子在月光下、松树与云彩之间,没有尘埃的打扰,更有清风自来轻拂。霜冻的溪水清澈,微波荡漾着沙子,烟雾缭绕的村庄在晨霞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迷人。我告诉门前的鸥鹭,仙人居住在这里,原来这里的仙家也是渔家。

注释:

  • 西岩仙老:指住在西山的老仙人。
  • 蓬莱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环境。
  • 竹月松云:竹子、月光、松树和云彩,构成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
  • 清风自扫:清风自然地吹拂,象征着清新的环境。
  • 霜溪:指冬天结霜的溪水,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 烟村落照明霞:村庄在晨曦和烟雾的映衬下显得美丽。
  • 仙家又是渔家:说明这里的生活既有仙人的超然,又有渔家的平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有壬,元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他的作品通常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元代,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元代社会动荡,很多文人选择隐居,以逃避战乱和政治斗争,许有壬的诗作正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诗歌鉴赏:

《清平乐 题郭思诚山居》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全词通过仙人和渔家的对比,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理想状态。开头两句直接点出主题,西山的仙人生活在蓬莱岛上,给人以神秘而清幽的感觉。接下来的意象如“竹月松云”,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状态。

“清风自扫”一句,给人以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仿佛连尘埃都无法靠近这片美好的天地。而“霜溪浅碧摇沙”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自然之美,清澈的溪水与沙石的轻轻摇曳,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最后一句“仙家又是渔家”,不仅总结了全词的意境,也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仙人并非远离人间,而是与世无争,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整首词浑然一体,意境深远,令人心醉神迷,充分展示了元代词人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岩仙老:描绘了一个隐居于西山的老仙人,直接引出诗的主角。
  2. 身在蓬莱岛:进一步强调了这个仙人的居所,蓬莱岛象征着理想的隐居之地。
  3. 竹月松云尘不到: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
  4. 况有清风自扫:清风的到来象征着自然的清新,说明这里环境的优美。
  5. 霜溪浅碧摇沙:描写了溪水的清澈和沙石的轻动,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6. 烟村落照明霞:夕阳下的村庄与晨曦相映成趣,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7. 说与门前鸥鹭:与自然中的生物对话,增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感。
  8. 仙家又是渔家:揭示了隐居者的生活状态,超然与平淡并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喻为仙人生活,表达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生命,如“清风自扫”,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宁静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岩:象征隐逸之地,代表着远离尘世的理想。
  • 蓬莱岛:理想的仙境,体现了对乌托邦生活的向往。
  • 竹月松云:自然的和谐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霜溪:清冷的溪水,象征着清澈与宁静。
  • 烟村:描绘出人烟稀少的村落,表现隐居生活的恬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竹子
    B. 渔家
    C. 蓬莱岛

  2. 诗中提到的“西岩”指的是哪里?
    A. 东山
    B. 西山
    C. 南山

  3. “清风自扫”中“清风”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恬静
    B. 喧闹
    C. 冷酷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瞑》(王维):描绘隐居生活的自然之美。
  • 《饮酒》(陶渊明):表达隐逸生活的洒脱情怀。

诗词对比

  • 《清平乐》 vs 《山居秋瞑》:两者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但《清平乐》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山居秋瞑》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