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丰年谣五首 洞丁徭户尽归耕,篁竹无人弄寸兵。要识二天恩德广,黄云千里见秋成。
白话文翻译:
所有的洞丁和徭户都回归农田耕作,竹林中不再有人操练兵器。要知道天地的恩德是多么广大,金黄的稻田绵延千里,预示着丰收的季节。
注释:
- 洞丁:指居住在山洞中的少数民族。
- 徭户:指服徭役的农户。
- 篁竹:竹林。
- 寸兵:指小规模的兵器或军事活动。
- 二天:指天地。
- 黄云:比喻成熟的稻田,因稻穗成熟时呈金黄色,远看似黄云。
- 秋成:秋天的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丰收的年份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人们回归农田,不再有战争和冲突,来表达对和平与丰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和平丰收的景象。首句“洞丁徭户尽归耕”直接点出了人们从战争和徭役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农田耕作的情景。第二句“篁竹无人弄寸兵”进一步强调了和平的氛围,竹林中不再有军事活动。后两句“要识二天恩德广,黄云千里见秋成”则是对天地恩德的赞美,以及对丰收景象的描绘,黄云千里象征着广阔的稻田,预示着丰收的季节。整首诗充满了对和平与丰收的喜悦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丁徭户尽归耕”:这句话描绘了人们从战争和徭役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农田耕作的情景,反映了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 “篁竹无人弄寸兵”: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和平的氛围,竹林中不再有军事活动,象征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 “要识二天恩德广”:这句话表达了对天地恩德的赞美,认为天地的恩德是广大无边的,给予了人们和平与丰收。
- “黄云千里见秋成”:这句话描绘了丰收的景象,黄云千里象征着广阔的稻田,预示着丰收的季节,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黄云千里”比喻成熟的稻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
- 象征:“篁竹无人弄寸兵”象征着和平与安宁,竹林中不再有军事活动,反映了社会的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和平与丰收,通过描绘人们回归农田,不再有战争和冲突,以及广阔的稻田预示着丰收的季节,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洞丁徭户:象征着从战争和徭役中解脱出来的人们。
- 篁竹:象征着和平与安宁,竹林中不再有军事活动。
- 黄云:象征着成熟的稻田,预示着丰收的季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黄云”象征着什么? A. 成熟的稻田 B. 战争 C. 和平 D. 竹林
-
诗中的“篁竹无人弄寸兵”表达了什么? A. 战争 B. 和平 C. 丰收 D. 徭役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 B. 和平与丰收 C. 徭役 D. 竹林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和平与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炎的《丰年谣五首》与杜甫的《春望》:前者描绘了和平与丰收的景象,后者则反映了战乱和人民的苦难,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诗歌研究》: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深入分析,有助于理解王炎诗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