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梦故人诗》
时间: 2025-01-11 16:04: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梦故人诗 何逊 〔南北朝〕
客心惊夜魂。言与故人同。 开帘觉水动。映竹见床空。 浦口望斜月。洲外闻长风。 九秋时未晚。千里路难穷。 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 相思不可寄。直在寸心中。
白话文翻译:
客人的心在夜晚感到惊恐,言语与故人相同。 拉开窗帘感觉到水在流动,映照着竹子看到床是空的。 在浦口望着斜月,在洲外听到长风。 九秋时节尚未晚,千里路途难以穷尽。 已经像臃肿的树木,又像飘摇的蓬草。 相思之情无法传递,直在心中寸寸。
注释:
- 客心:指旅人的心情。
- 惊夜魂:夜晚的心灵受到惊动。
- 故人:旧友,老朋友。
- 开帘:拉开窗帘。
- 觉水动:感觉到水在流动。
- 映竹:竹子的倒影。
- 床空:床铺空无一人。
- 浦口:水边。
- 斜月:斜挂的月亮。
- 洲外:沙洲之外。
- 长风:持续的风。
- 九秋:深秋。
- 千里路难穷:路途遥远难以到达尽头。
- 臃肿木:形容树木粗大笨重。
- 飘飖蓬:形容蓬草随风飘摇。
- 相思:思念之情。
- 寸心:内心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梦见故人后的复杂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梦见故人后的心理活动和周围的自然景象。诗中“开帘觉水动,映竹见床空”一句,通过对细节的捕捉,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人的思念。而“浦口望斜月,洲外闻长风”则进一步以景抒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无奈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心惊夜魂”:诗人以“客心”自指,表达了在夜晚心灵受到的惊动。
- “言与故人同”:梦中的言语与故人相同,暗示了对故人的思念。
- “开帘觉水动”:拉开窗帘,感觉到水在流动,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动感。
- “映竹见床空”:竹子的倒影映在空床上,突出了孤独和空虚。
- “浦口望斜月”:在浦口望着斜挂的月亮,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忧郁的氛围。
- “洲外闻长风”:在沙洲外听到持续的风声,增强了诗歌的动态感。
- “九秋时未晚”:深秋时节尚未晚,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千里路难穷”:路途遥远难以到达尽头,表达了旅途的艰辛。
- “已如臃肿木”:形容自己像粗大笨重的树木,表达了沉重的心情。
- “复似飘飖蓬”:又像随风飘摇的蓬草,表达了不稳定和无依的状态。
- “相思不可寄”:思念之情无法传递,强调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 “直在寸心中”:直在内心深处,表达了情感的深沉和真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和状态。
- 拟人:如“开帘觉水动”,赋予水以动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浦口望斜月,洲外闻长风”,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无奈感慨。通过对夜晚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孤独、空虚和沉重,以及对远方故人的无尽思念。
意象分析:
- 水动:象征着情感的波动和内心的不安。
- 床空:象征着孤独和空虚。
- 斜月:象征着孤独和忧郁。
- 长风: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不确定性。
- 臃肿木:象征着沉重和笨重。
- 飘飖蓬:象征着不稳定和无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开帘觉水动”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惊讶 D. 平静
- “浦口望斜月”中的“斜月”象征着什么? A. 希望 B. 孤独 C. 光明 D. 温暖
- “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B. 孤独
- B. 孤独
- A.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相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何逊的《夜梦故人诗》与王维的《相思》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但何逊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孤独感,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通过简洁的语言直接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及之前的诗歌作品,是研究古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