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诗》

时间: 2024-09-19 21:33:19

巩洛上东门。

薄暮川流侧。

浑浑车马道。

行人不相识。

日夕栖鸟远。

浮云起新色。

寸心空延伫。

对面何由即。

飞轮倘易去。

易去因风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巩洛上东门。薄暮川流侧。浑浑车马道。行人不相识。日夕栖鸟远,浮云起新色。寸心空延伫,对面何由即。飞轮倘易去,易去因风力。

白话文翻译: 在巩洛的东门之上,傍晚时分站在河流旁边。繁忙的车马道上,行人匆匆,彼此不相识。夕阳西下,鸟儿飞向远方,浮云变换着新的色彩。心中空自期待,面对面却无法接近。飞轮如果能够轻易离去,那是因为风的力量。

注释:

  • 巩洛:地名,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 上东门:洛阳城门之一。
  • 薄暮:傍晚时分。
  • 川流:河流。
  • 浑浑:繁忙的样子。
  • 车马道:繁忙的道路。
  • 日夕:傍晚。
  • 栖鸟:归巢的鸟。
  • 浮云:飘动的云。
  • 寸心:内心。
  • 延伫:期待,盼望。
  • 对面:面对面。
  • 飞轮:指车辆。
  • 倘:如果。
  • 易去:容易离去。
  • 因风力:因为风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诗,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站在巩洛东门,观察繁忙的街道和流动的河水,表达了对陌生世界的疏离感和对远方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何逊旅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和对远方的憧憬。诗中通过对傍晚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何逊的《学古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傍晚时分在巩洛东门的景象。诗中“浑浑车马道,行人不相识”一句,生动地表现了都市的繁忙和人际的疏离。而“日夕栖鸟远,浮云起新色”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巩洛上东门:点明了地点,巩洛的东门之上。
  2. 薄暮川流侧:时间设定在傍晚,站在河流旁边。
  3. 浑浑车马道:描绘了繁忙的车马道,行人匆匆。
  4. 行人不相识: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和疏离。
  5. 日夕栖鸟远:傍晚时分,鸟儿飞向远方。
  6. 浮云起新色:浮云变换着新的色彩,象征着变化和不确定性。
  7. 寸心空延伫:内心空自期待,盼望。
  8. 对面何由即:面对面却无法接近,表达了无法实现的愿望。
  9. 飞轮倘易去:飞轮如果能够轻易离去。
  10. 易去因风力:那是因为风的力量,暗示了外力的作用。

修辞手法:

  • 拟人:“浮云起新色”中的“起”字赋予了浮云动态和生命力。
  • 比喻:“飞轮倘易去”中的“飞轮”比喻车辆,形象地表达了快速移动的意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和对远方的向往。通过对傍晚时分城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未知世界的憧憬。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薄暮、川流、车马道、行人、栖鸟、浮云。
  • 详细解释:薄暮和川流共同营造了一种傍晚时分的宁静与流动感;车马道和行人则表现了都市的繁忙和人际的疏离;栖鸟和浮云分别象征着归宿和变化,增强了诗中的孤独和对远方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浑浑车马道”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宁静的乡村道路 B. 繁忙的城市街道 C. 荒凉的古道 D. 狭窄的小巷 答案:B

  2. “日夕栖鸟远”中的“栖鸟”象征着什么? A. 归宿 B. 自由 C. 孤独 D. 希望 答案:A

  3. 诗中“浮云起新色”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何逊的《学古诗》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但何逊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对远方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何逊的生平和作品。
  • 《古诗十九首》:收录了何逊的《学古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