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其一 落叶》

时间: 2025-01-22 21:14:59

洞庭波起,渺渺人千里。

楼外夕阳多憔悴,雁背带来秋意。

残灯支枕无眠,声声只在林间。

一夜西风卷尽,开门又见青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其一 落叶
作者: 张伯驹 〔近代〕

洞庭波起,渺渺人千里。
楼外夕阳多憔悴,雁背带来秋意。
残灯支枕无眠,声声只在林间。
一夜西风卷尽,开门又见青山。


白话文翻译:

洞庭湖的波涛起伏,远处人影渺茫千里。
楼外的夕阳显得格外憔悴,雁群带来了浓浓的秋意。
残灯下我枕着无眠,林间的声音不断回荡。
一夜西风将一切卷尽,推开门又见青山依旧。


注释:

字词注释: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
  • 渺渺:形容远处的景象模糊不清,形态不明。
  • 憔悴:形容人或物因疲惫、衰老而显得憔悴。
  • 雁背:指大雁的背部,雁群一般是秋天迁徙的象征。
  • 残灯:指还在微弱发光的灯,象征孤独和无眠的夜晚。
  • 西风:指秋天的风,常与萧瑟的气氛相关。

典故解析:

  • 洞庭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象征着浩瀚的水域。
  • 雁阵:雁的迁徙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来临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88-1966),字骏一,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他的诗风结合了古典与现代的特点,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动荡的年代,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抒发个人的孤独与思考,反映出一种对生命、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一 落叶》展现了张伯驹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洞庭波起”引入,给人以辽阔的感觉,似乎将读者带入一个广袤的湖面,波涛起伏之间,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接着,诗人通过“夕阳多憔悴”表现了晚秋的萧条与单薄,夕阳的光辉不再强烈,正如人生的衰老与消逝。

“雁背带来秋意”一句,雁群的南飞不仅是季节变换的象征,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和故土的思念。在“残灯支枕无眠”中,灯光的微弱与孤寂的夜晚交织,传递出一种无眠的苦闷与思索,声声细语在林间回荡,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令人在静谧中感受到心灵的孤独。

最后两句“一夜西风卷尽,开门又见青山”则是对比与反思的升华。一夜之间,西风将秋叶卷尽,推开门后,青山依旧屹立,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不变。诗人在感慨时光流逝的同时,也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归属。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交织着人生的感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庭波起,渺渺人千里。
    描述湖面波涛起伏,远处的人影模糊,表现出一种开阔与孤寂的感觉。

  2. 楼外夕阳多憔悴,雁背带来秋意。
    夕阳显得憔悴,暗示时光流逝,雁群飞过带来了秋天的气息,增强了伤感的氛围。

  3. 残灯支枕无眠,声声只在林间。
    夜晚孤独无眠,灯光微弱,林间的声音让人感到更加孤独,突出夜的静谧与思考的深沉。

  4. 一夜西风卷尽,开门又见青山。
    西风卷尽了秋叶,推门则见青山,形成了对比,象征着自然的无常与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夕阳多憔悴”将夕阳与人类的衰老相联系,深化了主题。
  • 拟人:如“声声只在林间”,林间的声音被赋予了人性,让自然更具生动感。
  • 对仗:如“残灯支枕无眠”与“一夜西风卷尽”的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孤独,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波:象征着广阔的天地和人生的浩渺。
  • 夕阳:象征着衰老与逝去的时光。
  • :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离别的思乡情。
  • 残灯:象征着孤独与无眠的夜晚。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湖?

    • A. 太湖
    • B. 洞庭湖
    • C. 鄱阳湖
    • D. 西湖
  2. “夕阳多憔悴”中的“憔悴”最接近于哪个词?

    • A. 光彩
    • B. 疲惫
    • C. 明亮
    • D. 温暖
  3. 诗中“西风”象征什么季节的来临?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山中问答》:贾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张伯驹的《清平乐》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的孤独,而李白则更强调思乡情怀。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
  • 《张伯驹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