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寻寻多遍。却在屏风转。双脸断红娇一片。黛浅微含幽怨。斜阳渐下楼边。黄金不换华年。难怪昨宵半醉,玉纤犹捧觥船。
白话文翻译:
我反复寻找,却在屏风旁转来转去。那双面庞如花瓣般娇艳一片,眉黛轻浅,隐含着幽怨。夕阳渐渐沉下楼边,黄金般的年华不可替代。难怪昨夜我微醉,玉纤还捧着酒杯。
注释:
- 寻寻:反复寻找。
- 屏风:一种古代室内隔断的家具。
- 双脸断红:形容女子的脸如花瓣般娇嫩、红润。
- 黛:指眉毛,古诗中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妆容。
- 幽怨:含有悲伤怨恨的情绪。
- 斜阳:指夕阳,象征时光流逝。
- 黄金不换华年:比喻美好青春岁月的珍贵。
- 玉纤:形容女子纤细的手指。
- 觥船:酒杯,古代用来盛酒的器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湖帆,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花鸟等题材,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常融入对生活的观察与哲思,对女性之美的描绘尤为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吴湖帆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感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十六》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青春与爱情的追忆。开头“寻寻多遍”,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寻觅的焦急与渴望,诗人似乎在追寻着那段美好的时光或是心中爱恋的人。接着“却在屏风转”,则用生动的形象表现了这种情感的难以捉摸,如同那隐秘的美丽总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双脸断红娇一片”,将女子的美丽形象刻画得生动而鲜活,映衬出青春的娇嫩与易逝。“黛浅微含幽怨”,则将情感进一步深化,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怨愤,仿佛是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叹息。随着“斜阳渐下楼边”的描写,时间的流逝感愈加明显,夕阳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时光的无情。
“黄金不换华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珍惜与感慨,强调了美好时光的无价。最后一句“难怪昨宵半醉,玉纤犹捧觥船”,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醉酒的微醺中更显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吴湖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寻寻多遍: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
- 却在屏风转:暗示事物的难以捉摸,或是美好时光的流逝。
- 双脸断红娇一片: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绝美,展现青春的娇嫩。
- 黛浅微含幽怨:表达了女子的忧伤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
- 斜阳渐下楼边:象征时间的流逝,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 黄金不换华年:强调青春岁月的珍贵,传达诗人对时光的感慨。
- 难怪昨宵半醉,玉纤犹捧觥船:醉酒的意象中含有对美好生活的沉醉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金不换华年”,将青春与黄金相提并论,强调其珍贵。
- 拟人:如“黛浅微含幽怨”,赋予眉毛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有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青春与爱情的追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易逝青春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屏风:象征隐秘与隔离,暗示内心的渴望与追寻。
- 双脸断红:美丽的女子,象征青春的娇嫩。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黄金:代表珍贵的事物,象征青春的无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寻寻多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渴望
- C. 忧伤
-
“黄金不换华年”中的“黄金”比喻什么?
- A. 财富
- B. 时间
- C. 美好青春
-
诗中提到的“斜阳”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开始
- B. 时间的流逝
- C. 美好的未来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吴湖帆的《清平乐 其十六》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爱情的感慨,但吴湖帆更侧重于对青春的无奈与珍惜,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吴湖帆生平与诗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