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时间: 2024-09-19 22:10:45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作者:纳兰性德 〔清代〕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白话文翻译

在谢家庭院中,夜已深,燕子在雕花的梁上栖息。
月光照在银白的墙壁上,花丛中那淡淡的香气也难以辨识。
这份情感已经化为追忆,像那零落的鸳鸯。
雨停了,微微有些凉意,十一年前的梦却仿佛又浮现眼前。

注释

  • 谢家庭院:谢家是指诗人所熟悉的家庭,可能与其有过交往。
  • 残更立:夜深时分,时钟已过更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寂。
  • 雕梁:指雕刻精美的梁柱,表现出庭院的华丽。
  • 月度银墙:月光洒在银色的墙壁上,描绘出静谧的夜色。
  • 零落鸳鸯:鸳鸯通常象征着夫妻或恋人,零落则有分离的意味。

典故解析

  • 鸳鸯:在中国文化中,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常用来形容恩爱夫妻。这里的“零落鸳鸯”暗示着逝去的爱情或美好时光的不可挽回。
  • 十一年前梦一场:诗中提及的“梦一场”可以理解为一段美好的回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记忆如梦幻般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满族人,清初词人,因其词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被称为“词中之龙”。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纳兰性德的晚年,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反映了他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是一首充满感伤与追忆的词作,体现了纳兰性德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开篇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庭院,燕子在雕梁上栖息,月光照映着银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孤独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庭院的美与内心的孤寂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

“此情已自成追忆”一句,表明了时间的流逝使得美好的情感已成为回忆,充满了感伤和不舍。接着,诗人提到“零落鸳鸯”,进一步深化了对逝去爱情的哀叹,暗示着曾经的美好已不复存在,仿佛那些曾经恩爱的人也已分离。

最后一句“十一年前梦一场”将时间的跨度拉长,既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满了哲理的思考。整首词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细腻,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谢家庭院残更立:在谢家庭院中,夜已深,诗人孤独地伫立。
  • 燕宿雕梁:燕子在精美的梁上栖息,生动描绘出庭院的宁静。
  • 月度银墙:月光洒落,形成一幅静谧的夜景。
  • 不辨花丛那辨香:花香淡淡,难以辨识,暗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 此情已自成追忆:这份情感已经化为追忆,令人感到无奈。
  • 零落鸳鸯:暗示爱情的破碎,象征着失去的美好。
  • 雨歇微凉:雨停后,微微的凉意让人感到清醒与冷静。
  • 十一年前梦一场:追忆往昔的梦境,体现了时间的无情与逝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与梦境相比较,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
  • 拟人:燕子的栖息描写,使庭院显得生动有趣。
  • 对仗:整首词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追忆为主题,表现了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爱情的无奈,展现出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家庭院:象征着温暖与归属感。
  • 燕子:象征着春天和希望,但在此也暗示离别。
  • 月光:代表着思念与孤独,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鸳鸯:爱情的象征,传达出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纳兰性德
    c) 杜甫

  2. 词中提到的“零落鸳鸯”象征着: a) 美好的爱情
    b) 失去的爱情
    c) 再生的希望

  3. 诗中提到的“雨歇微凉”表现了: a) 内心的温暖
    b) 回忆的清晰
    c) 外界的环境变化

答案

  1. b) 纳兰性德
  2. b) 失去的爱情
  3. c) 外界的环境变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与时光的惆怅。
  • 苏轼《水调歌头》:探索人生哲理,感叹时光流逝。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两者皆在词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感受,但纳兰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豪放与奔放,展现了不同的女性视角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纳兰性德词全集》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