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
时间: 2025-01-11 05:55: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背残阳上小楼,
谁家玉笛韵偏幽。
一行白雁遥天暮,
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
秾华如梦水东流。
人间所事堪惆怅,
莫向横塘问旧游。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背着夕阳走上小楼,不知哪家传来悠扬的玉笛声。一行白雁在遥远的天际飞过,地上几朵黄花则映衬着秋天的气息。惊叹着节令的变迁,感叹人生的沉浮,繁华如梦,流水东去。人间的事物令人惆怅,不要再去横塘询问往日的游踪。
注释
- 独背:独自一人背负,背影。
- 残阳:夕阳,日落时的阳光。
- 玉笛:形容笛声如玉般清脆动听。
- 韵偏幽:曲调特别清幽。
- 一行白雁:形容飞过的白雁,象征孤独与远行。
- 黄花:秋季盛开的菊花等。
- 秾华:繁华,盛开的花朵。
- 水东流:形容时间流逝,事物变迁。
典故解析
“残阳”“白雁”“黄花”都是描写秋天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莫向横塘问旧游”可看作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惋惜,横塘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地点,增添了诗歌的个人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人,是清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词风清新,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时值纳兰性德生活的动荡时期,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交织,使得作品充满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对往昔美好的追忆。
诗歌鉴赏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抒情诗。诗人以“独背残阳”开篇,渲染出一种孤独而又淡淡的忧伤,夕阳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谁家玉笛韵偏幽”则通过音乐的描绘,引入了一种梦幻的意境,笛声交织着秋天的寂静,令人心生向往。
“白雁遥天暮”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情感,白雁象征着远行与离别,而“黄花满地秋”则在盛开的花朵中饱含着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惊节序,叹沉浮”更是直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繁华如梦,犹如流水,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末尾的“莫向横塘问旧游”,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惆怅与怀念,似乎在告诫自己,往事已不可追,唯有珍惜眼前,留住当下的每一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背残阳上小楼:独自一人走向小楼,夕阳西下,渲染出孤独与思考的氛围。
- 谁家玉笛韵偏幽:不知哪户人家传来悠扬的笛声,增添了夜的静谧。
- 一行白雁遥天暮:白雁在远方的天空飞过,象征着孤独与离别,天色渐暗。
- 几点黄花满地秋:地上盛开的黄花,昭示着秋天的到来,令人倍感惆怅。
- 惊节序,叹沉浮:感慨时光的变迁,人生的起伏,显得无奈而沉重。
- 秾华如梦水东流:繁华的景象如梦般消逝,时光如流水般东去。
- 人间所事堪惆怅:人生的种种事务令人感到惆怅。
- 莫向横塘问旧游:劝诫自己不要再去追问过去的游历,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繁华比作梦,表达无常。
- 拟人:黄花似乎在诉说秋天的故事。
- 对仗:如“惊节序,叹沉浮”,体现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往事的追忆,充满了淡淡的伤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白雁:象征孤独与离别。
- 黄花:秋天的象征,体现生命的衰退与美好。
- 水东流:象征时间的不可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独背残阳”意指: A. 与人同行
B. 一人走向小楼
C. 夕阳照耀 -
“谁家玉笛韵偏幽”中的“玉笛”象征: A. 美丽的乐器
B. 悠扬的音乐
C. 孤独的心情 -
“秾华如梦水东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满足
B. 惆怅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纳兰性德更偏向于对人生沉浮的哲思,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哀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纳兰性德传》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