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方晦叔同登北城楼兼示真上人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0:42: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期赋九日,倚堞兴何饶。
天若来风雨,人应感寂寥。
长河明远色,寒柳净疏条。
更爱东林胜,谈禅坐此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们约定在重阳节这天相聚,站在城墙上感慨万千。如果天空中突然下起风雨,人们自然会感到孤寂。长河的景色清晰而遥远,寒冷的柳树显得格外清瘦。更让我钟情的是东林寺,在这里谈禅坐禄,真是个美好的夜晚。
注释
- 相期:约定、期待。
- 赋:作诗、赋诗。
- 倚堞:倚靠在城墙上。
- 堞:城墙。
- 何饶:何其丰富,感慨非常。
- 天若:如果天空。
- 感寂寥: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
- 长河:指长江或黄河,象征宽广与深远。
- 明远色:清晰而遥远的色彩。
- 寒柳:寒冷的柳树。
- 东林:指东林寺,禅宗名寺。
- 谈禅:讨论禅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榛,明代诗人,字子华,号蕉隐,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九月九日,传统上是中国的重阳节,象征着长寿与团聚。诗人通过描绘景色与情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及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开头两句“相期赋九日,倚堞兴何饶”,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站在城墙上,期待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和感慨。通过“天若来风雨,人应感寂寥”,将自然与人心的感受结合,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以及情感的脆弱。
接下来的“长河明远色,寒柳净疏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长河的明亮与寒柳的清瘦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这种画面感令人沉醉,仿佛让人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生命的宁静与深远。
最后一句“更爱东林胜,谈禅坐此宵”则将主题升华到精神层面,表达了对东林寺的钟情。在这里,诗人不仅享受自然的美,更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智慧。全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思,既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人生和自然的领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期赋九日:诗人约定在重阳节(九月九日)赋诗,表达了期待和欢愉。
- 倚堞兴何饶:站在城墙上,感受兴致勃勃,见证了丰富的情感。
- 天若来风雨,人应感寂寥:如果天降风雨,人自然会感到孤独,暗示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 长河明远色,寒柳净疏条:描绘长河和寒柳的清丽景色,体现了自然之美与宁静。
- 更爱东林胜,谈禅坐此宵:对东林寺的喜爱,表达了在此时此地与友人谈禅的惬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心情感结合,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长河明远色,寒柳净疏条”,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长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深远。
- 寒柳:象征孤独与清冷,也反映了时节的变迁。
- 东林:象征心灵的归宿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约定在什么节日赋诗?
A. 春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
“长河明远色”中的“明远”指的是什么?
A. 明亮而遥远
B. 明亮而近
C. 昏暗而遥远 -
诗中提到的东林寺主要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生命
C. 心灵的宁静
答案:1.B 2.A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禅意。
诗词对比:谢榛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可以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谢榛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哲理,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