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过国臣弟南庄》
时间: 2025-01-11 06:14: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皇墩下扣柴关,
篱落黄花手自攀。
适野亦堪酬令节,
避高应不到名山。
情多更欲临流坐,
兴尽真载月还。
最喜晚来风色定,
小桥回首碧湾湾。
白话文翻译:
在凤皇墩下敲响柴门,
在篱笆旁黄花自摘。
适逢佳节更可酬唱,
避开高处难以到达的名山。
情意绵绵更想在水边坐,
兴致已尽只剩月光陪伴。
最喜欢傍晚时风景宁静,
回头看那小桥和碧绿的湾水。
注释:
- 凤皇墩:一种地名,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景。
- 扣柴关:敲打柴门,意指到达某个地方。
- 篱落:用竹子或木头等材料围成的低矮围墙。
- 黄花:指秋天的菊花,象征着节令。
- 适野:正逢野外,意指在自然环境中。
- 令节:指节日或佳节。
- 避高应不到名山:意指远离名山大川,强调亲近自然的心态。
- 临流坐:指在水边坐下,享受宁静。
- 兴尽:兴致已尽,表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 载月还:月光映照,意指月亮的陪伴。
- 晚来风色定:傍晚时分风景宜人,环境宁静。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明显引用古典典故,但“凤皇墩”可联想到古代传说中的凤凰,象征着吉祥与美好。而“黄花”常与重阳节关联,暗示诗人或许是在重阳佳节时写的此诗,表现了对节日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宝,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于文献,作品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风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重阳节,诗人借节日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向往与人们的闲适生活。
诗歌鉴赏:
《九日过国臣弟南庄》是一首描写秋日乡村景色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腻的感悟。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黄花、清流以及傍晚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开篇以“凤皇墩下扣柴关”引入,展示了诗人来访的情景,接着用“篱落黄花手自攀”描绘了秋天的自然美,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诗人虽在描写自然景色,但更深层次的情感在于对友情和节日的珍视。结尾处“最喜晚来风色定,小桥回首碧湾湾”则是对宁静自然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歌颂,也融入了人对生活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皇墩下扣柴关:诗人在凤皇墩下敲响柴门,传达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 篱落黄花手自攀:描绘诗人随意采摘篱笆旁的黄花,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适野亦堪酬令节:正逢佳节,诗人感到在野外也能尽情欢庆,体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避高应不到名山:避开名山大川,反而选择亲近自然,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 情多更欲临流坐:情感丰富,诗人希望在溪边静坐,享受安静的时光。
- 兴尽真载月还:兴致已尽,月光作伴,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思考。
- 最喜晚来风色定:晚风轻拂,诗人对宁静的环境感到喜爱。
- 小桥回首碧湾湾:回首小桥与碧湾,展现出一种宁静与美好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结合,增强诗的意境。
- 拟人:通过“兴尽真载月还”,赋予月亮以情感,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情多更欲临流坐”与“兴尽真载月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表现出一种幽静、闲适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对友情、节日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皇墩:象征着美丽的自然环境。
- 黄花:代表秋天的丰收与美好。
- 流水: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小桥:象征着人与自然的桥梁,带有一种闲适的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凤皇墩”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一种地名
C. 一种植物 -
诗人希望在何处静坐? A. 山顶
B. 河边
C. 茅屋 -
诗中提到的“黄花”主要代表: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邵宝的《九日过国臣弟南庄》都描写了重阳节的情景,但王维更侧重于对兄弟的思念,而邵宝则注重对自然的描绘。两者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反映出不同的生活体验与情感寄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