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陈敬甫梁伯龙登马鞍山得高字》

时间: 2025-01-26 00:59:56

霜前木叶下亭皋,失策登临不惮劳。

册府天开群玉积,节楼山拥九霞高。

秋声南入三江棹,海色东来万里涛。

一望昆丘频极目,莫疑仙客出卢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前木叶下亭皋,失策登临不惮劳。
册府天开群玉积,节楼山拥九霞高。
秋声南入三江棹,海色东来万里涛。
一望昆丘频极目,莫疑仙客出卢敖。

白话文翻译:

在霜降之前,树叶已在亭边纷纷落下,尽管上山的路途艰辛,我依然不怕劳累。书册的书香和天开,群山如玉般堆积,节楼高耸,拥抱着九天的霞光。秋天的声音随着南风飘入三江,海的颜色从东边涌来,波涛汹涌,浩瀚无边。我眺望昆仑山,目光不断投向远方,莫非仙客真的从卢敖出世?

注释:

  • 霜前:霜降之前,指秋天的季节。
  • 亭皋:指亭子和水边,形容环境的优美。
  • 失策:失去机会或计划,形容登山的艰辛。
  • 册府:书籍的藏书馆,指书香气息。
  • 节楼:高耸的楼阁,形容建筑的壮丽。
  • 九霞:形容美丽的朝霞,意指大自然的壮丽。
  • 秋声:秋天的声音,隐喻自然的变化。
  • 昆丘:昆仑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 仙客:指神仙或超脱尘世的人物,卢敖为古代神话中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大任,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浓厚的抒情风格。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作者与友人登上马鞍山,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对友谊和高洁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人入胜。开头两句描绘了秋意渐浓的景象,霜前落叶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变迁,也寄托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虽感到“失策”,但并不畏惧登高的辛苦,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人倍感振奋。

接下来的两句,作者用“册府天开”来形容书香与山色的交融,展现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尤其是“节楼山拥九霞高”,更是通过高耸的楼阁与美丽的霞光,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后四句则通过声音和色彩的描绘,进一步深化秋天的气氛,海的波涛与江水的流动交织,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最后一句“莫疑仙客出卢敖”,召唤了神话中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与超脱的追求,似乎在暗示着诗人渴望与自然合一的心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前木叶下亭皋:描绘秋天的景象,霜前的落叶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2. 失策登临不惮劳:表达了对登高的渴望与不惧艰难的精神。
  3. 册府天开群玉积:借用书籍的意象,象征知识与自然的结合。
  4. 节楼山拥九霞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体现了高远的理想。
  5. 秋声南入三江棹:描绘自然的声音与景象,渗透出秋意。
  6. 海色东来万里涛:海的波涛象征着浩瀚的宇宙,描绘出壮阔的景观。
  7. 一望昆丘频极目:眺望昆仑,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8. 莫疑仙客出卢敖:借用神话意象,传达对超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册府天开”,将书籍比作自然的美景。
  • 对仗:诗中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秋声、海色等具有人性化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超脱的追求,渗透着浓厚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前:象征着秋季的来临,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亭皋:自然与休憩的结合,代表了心灵的宁静。
  • 九霞:象征美好的理想与希望,体现了人对美的追求。
  • 昆丘:神话中的高峰,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霞”指的是: A. 美丽的朝霞
    B. 五色彩云
    C. 秋天的落叶
    D. 高山的雾气

  2. “失策登临不惮劳”表现了诗人的: A. 怕累
    B. 不怕艰辛
    C. 失落感
    D. 无所谓

  3. 诗的最后一句暗示了什么? A. 诗人将隐居
    B. 诗人希望与神仙交流
    C. 诗人渴望超脱与理想
    D. 诗人感到孤独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更侧重于人生的苦涩与无奈。
  • 王维《山居秋暝》:与此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宁静的内心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