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丹成谁羡伯阳仙,
白犬腾空恐浪传。
未似尊师得丹诀,
火球吞吐葛山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伯阳仙人修炼成功的羡慕,同时又流露出对修道之人真实境界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白犬”,象征着修炼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人们对传说的好奇,而“尊师得丹诀”则强调了师承的重要性,最后提到的“火球吞吐”则画面生动,展现了修炼的艰辛与壮观。
注释:
- 丹成:指炼成丹药,象征修道成功。
- 伯阳:这里指魏伯阳,一位著名的道教炼丹家。
- 白犬:可能寓意为某种神秘的存在,或是传说中的灵兽。
- 腾空:形容飞升或升空。
- 尊师得丹诀:强调学习和传承的重要性。
- 火球吞吐:形象地描绘炼丹过程中的火焰与气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字子方,号南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和道教思想。其作品常蕴含哲理,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创作此诗时,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许多文人开创了对修道和炼丹的赞美和思考。诗中以魏伯阳为主题,意在表达对道教修炼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伯阳仙人修炼的描写,展现了道教文化中的修道理想。首联“丹成谁羡伯阳仙”直入主题,表达了对成功修道者的羡慕之情。然而,接下来的“白犬腾空恐浪传”,则引入了对传说的质疑,暗示修道并非易事,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考验。第三联“未似尊师得丹诀”则强调了师承的重要性,意味着即使有羡慕之心,缺乏真实的修炼方法和传承也是徒劳的。最后一句“火球吞吐葛山前”则描绘了炼丹的壮观场景,生动形象,令人向往。
整首诗在欣赏道教理想的同时,也对修炼过程中的艰辛和真实的指导提出了反思,呈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丹成谁羡伯阳仙:开篇即以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伯阳修道成功的钦佩与羡慕。
- 白犬腾空恐浪传:白犬的腾空象征着修道者的飞升,但“恐浪传”则暗示了传说的虚幻和不可靠。
- 未似尊师得丹诀:指修道者若没有尊师学习,就无法真正掌握修道的秘诀,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 火球吞吐葛山前:用火球的形象描绘炼丹时的壮丽景象,表现出修道的奇妙与严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道比作炼丹,形象生动。
- 对仗:如“丹成”与“尊师”,形成美感的平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修道理想的向往,同时也对修道的艰辛与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丹:象征着修道成功和长生不老的理想。
- 白犬:象征神秘和传说,含有不确定性。
- 火球:象征炼丹过程的艰辛和壮观,体现了修道的奇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伯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老子
- B. 魏伯阳
- C. 张果老
-
诗中“白犬”象征的是什么?
- A. 确定性
- B. 神秘与传说
- C. 现实生活
-
“未似尊师得丹诀”强调了什么?
- A. 修道的难度
- B. 学习和传承的重要性
- C. 佛教的教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对比葛立方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葛立方更注重修道过程的艰辛,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文学》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