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卿叔自青旸寄诗一卷以饮酒果核殽味烹茶斋戒清修伤时等为题皆纪一时之事凡十七首为报》
时间: 2025-02-04 15:49: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阔展食前一丈方,
羔儿酿酒鹅儿黄。
千里莼羹紫丝长,
乳肫丰贮琉璃凉。
䓑齑豆粥得并尝,
尊前何用绿珠娘。
貊炙羌煮庖厨忙,
碗面浓封龙脑香。
鲁卫勾吴莫誇乡,
南北两烹慰中肠。
白话文翻译:
在宽阔的桌前摆放着一丈见方的美食,
羔羊酿制的美酒和金黄的鹅肉。
千里之外的莼菜汤,紫色的丝带飘荡,
丰腴的乳肉储存在琉璃的凉器里。
用䓑叶和齑酱煮豆粥,大家一起品尝,
酒杯前何必再用那绿珠的美人。
貊族烤肉羌人炖汤,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
碗里的菜肴浓郁,散发着龙脑香味。
鲁国、卫国、勾国、吴国,哪里能夸自己的乡土,
南北各地的美食,足以让人心满意足。
注释:
- 阔展:形容桌子宽大,食物丰富。
- 羔儿:指小羊,通常用来指代酿酒的原料。
- 莼羹:用莼菜做的羹,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味道鲜美。
- 乳肫:指的是肥美的肉类,乳指乳腺,肫指肉质。
- 䓑齑:䓑是一种水生植物,齑是指用盐腌制的食物。
- 绿珠娘:指的是美丽的女子,通常用作美酒的伴侣。
- 貊炙:貊族的烤肉,羌族的炖肉。
- 龙脑香:一种香料,常用于烹饪,香味浓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饮食文化以及人生哲理,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饮酒作乐的场合,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美食佳酿的赞美,同时隐喻对时事的思考与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盛的美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开头的“阔展食前一丈方”描绘出一幅丰盈的宴席场景,流露出一种欢愉与满足。接下来的“羔儿酿酒鹅儿黄”则通过对食物色香味的细腻描写,激发读者的味觉想象。诗中各类美食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当时的饮食文化,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在描述美食的同时,夹杂着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尤其是最后两句,提及各地美食的同时,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乡土的思念与自谦。诗人在宴席上的欢愉与对时事的感伤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作品的深度和层次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阔展食前一丈方:宽广的桌面上摆放着一丈见方的食物。
- 羔儿酿酒鹅儿黄:小羊酿的酒与金黄的鹅肉相映成趣。
- 千里莼羹紫丝长:千里之外的莼菜羹,紫色的丝带漂浮其中。
- 乳肫丰贮琉璃凉:丰腴的肉类储存在琉璃器皿中,十分清凉。
- 䓑齑豆粥得并尝:用䓑叶和齑酱做的豆粥,大家一起品尝。
- 尊前何用绿珠娘:酒杯前何必再用美丽的女子陪伴。
- 貊炙羌煮庖厨忙:貊族的烤肉与羌族的炖汤在厨房忙碌。
- 碗面浓封龙脑香:碗里的菜肴浓郁,散发着龙脑香气。
- 鲁卫勾吴莫誇乡:鲁国、卫国、勾国、吴国,哪里能自夸。
- 南北两烹慰中肠:南北各地的美食,让人心满意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羔儿酿酒鹅儿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龙脑香”形象地表达了食物的香气。
- 排比:列举南北各地美食,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与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美食与饮酒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最后的反思则流露出诗人对时事的思考,深化了诗的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羔儿:象征着美好、纯洁的饮食。
- 莼羹:代表着自然的馈赠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龙脑香:象征着美食的诱惑与生活的丰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羔儿”指的是什么?
- A. 小羊
- B. 小牛
- C. 小猪
-
诗中“千里莼羹紫丝长”表达了什么?
- A. 美食的远方来源
- B. 食物的色彩
- C. 餐桌的丰盛
-
“南北两烹慰中肠”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对乡土的思念
- B. 对美食的赞美
-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A. 小羊
- A. 美食的远方来源
- C. 对生活的满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葛立方的《卫卿叔自青旸寄诗一卷以饮酒果核殽味烹茶斋戒清修伤时等为题皆纪一时之事》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达了对美酒的赞美,但葛立方更侧重于饮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解读。
-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对古代饮食文化的深入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