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马上三年》
时间: 2025-01-26 07:2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花慢·马上三年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
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
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
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
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
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
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
白话文翻译:
在马上已经三年,醉酒时戴着帽子吟唱,诗卷长留在锦囊中。
对那溪山的旧日乐曲感到惆怅,风月的美景却是新近获得。
明亮的关河遥远无际,日月的流逝仿佛也无尽。
我笑着索取千篇诗作的价格,却还不如那一串葡萄,五斗的凉州酒。
停云的老子,有满尊的美酒,琴书可以消解我的忧愁。
可是我却还未能倾身一饮而尽,米粒般的矛头似乎在淅沥作响。
我的心像受伤的弓射出的雁,身体如同喘息的月下牛。
傍晚的天气渐凉,明月下谁来陪伴我,吹着笛子在南楼上。
注释:
- 醉帽:指醉酒时的帽子,象征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
- 锦囊:比喻诗卷或文学作品,通常是诗人用以记录灵感的工具。
- 溪山旧管:指曾经的音乐或乐曲,表现对过往的怀念。
- 关河杳杳:形容关隘和河流的遥远,暗示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 五斗凉州:指凉州的美酒,五斗为量词,显示出酒的美味。
- 淅米矛头:喻指细微的忧虑或烦恼。
- 伤弓塞雁:比喻心中的悲伤与无奈。
- 吹笛南楼:象征孤独与对陪伴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壮志未酬的豪情及对故国的思念。他在军事上也颇有建树,曾参与抗金活动。
创作背景:
《雨中花慢·马上三年》写作于辛弃疾的晚年,反映出他对人生、岁月的感慨,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诗中表达了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马上三年”开篇,首先就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作者心境的复杂。辛弃疾在词中回忆过去的快乐与创作的热情,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醉帽吟鞭”描绘出一种放纵与洒脱的生活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态似乎已难以维持。
诗中不断穿插着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既有对溪山旧曲的怀念,又有对风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尤其是“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两句,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令人心生共鸣。
最后,结尾的“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情绪,尽管有酒有乐,却仍然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辛弃疾作为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时光已在马背上流逝三年,醉酒后我吟唱着诗篇,诗卷仍在锦囊中保存。
- “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对曾经的溪山乐曲感到惆怅,而新获得的风月之美又让人心生欢喜。
- “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明亮的关河遥远无际,似乎随着日月的流逝而漫长无尽。
- “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我笑着去索取诗作的代价,却还不如一串葡萄和五斗的凉州酒来得实际。
-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停云旁的老者,满尊美酒,琴书可以消解我的忧愁。
- “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我却还未能痛快地饮酒,心中的微小烦恼依然存在。
- “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心情如同受伤的弓射出的雁,身体如同在月下喘息的牛。
- “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傍晚的天气渐凉,明月下谁来陪我,吹笛声在南楼上飘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似伤弓塞雁”,用伤弓和雁来比喻内心的悲伤。
- 拟人:如“月明谁伴”,将月亮拟人化,表达对陪伴的渴望。
- 对仗:整首词中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结合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孤独和忧愁的深切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象征流逝的时光与游历的生活。
- 酒:表现生活的欢愉与痛苦的解脱。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笛:象征音乐的陪伴与内心的抒发。
- 溪山:象征自然的美与过去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辛弃疾的《雨中花慢·马上三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怀念与孤独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心似伤弓塞雁”比喻的是什么? A. 受伤的心情
B. 旅行的疲惫
C. 对朋友的思念 -
“晚天凉也,月明谁伴”中所表达的情感是? A. 感到快乐
B. 感到孤独
C. 感到满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孤独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雨中花慢·马上三年》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涉及了时间与孤独的主题,但辛弃疾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生命的无常,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月亮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辛弃疾更显沉郁,苏轼则带有一丝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辛弃疾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