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宿山中
月华人影共徘徊,
未算归程梦已回。
涧水悲鸣易愁绝,
长松休送雨声来。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夜宿,月光和人影一同徘徊,
虽然还没算是归途,梦已经回到了故乡。
山涧的水流悲鸣,容易让我愁肠寸断,
高大的松树别再送来雨声吧。
注释:
- 月华:月光。
- 人影:人影子。
- 未算归程:还不能算是回程。
- 梦已回:梦已经回到故乡。
- 涧水:山涧的水流。
- 悲鸣:悲伤的鸣叫声。
- 愁绝:愁绪极为沉重,无法自已。
- 长松:高大的松树。
- 休送:不要再送来。
典故解析: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象征着思乡与孤独。涧水和松树作为自然意象,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涧水的悲鸣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感慨,而长松则代表着自然的陪伴与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金朝末年著名诗人,因其才华横溢而被誉为“诗宗”。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在他的诗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写作于诗人旅途或避世之时,表达了其在山中宿夜时的孤寂情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夜宿山中》是一首抒情诗,借助夜晚的山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孤独的深刻感受。首句“月华人影共徘徊”,描绘了夜晚宁静而又冷清的氛围,月光下的山中,诗人独自徘徊,心中难免生出孤寂之感。接下来的“未算归程梦已回”,则使人感受到尽管身在异乡,心却早已回到了故乡,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向往。
“涧水悲鸣易愁绝”一句,涧水的悲鸣与诗人的愁绪相呼应,表达了自然与情感的共鸣,而“长松休送雨声来”则是对自然的请求,表达了诗人不希望再受到外界的打扰,希望在这片孤独中得到一些宁静。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细腻而深邃,是对人生命运和故乡情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月华人影共徘徊:描绘了宁静的夜晚,月光和人影交错,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未算归程梦已回:虽然身处异地,但梦中已经回到故乡,表达了思乡之情。
- 涧水悲鸣易愁绝:山涧的水流悲鸣,容易引发深重的愁绪。
- 长松休送雨声来:希望松树不要再送来雨声,渴望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华象征思乡之情。
- 拟人:涧水的悲鸣,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孤独、思乡和对宁静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感慨。
意象分析:
- 月华:象征着思乡和孤独。
- 涧水:代表着自然的声音与人的情感共鸣。
- 长松:象征着自然的陪伴与对孤独的呼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华”指的是什么? A. 月亮的光辉
B. 太阳
C. 星星 -
诗人希望“长松休送雨声来”的原因是什么? A. 希望有雨
B. 渴望宁静
C. 不喜欢松树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元好问的《夜宿山中》在情感表达上更为深沉,李白的诗歌则更倾向于直接的思乡情绪。两个作品都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修辞手法有所不同。元好问通过自然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展现出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