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寺阻雨》

时间: 2025-01-10 18:52:11

山气森岑入葛衣,砧声偏与客心期。

僧窗连夜萧萧雨,又较归程几日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僧寺阻雨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山气森岑入葛衣,
砧声偏与客心期。
僧窗连夜萧萧雨,
又较归程几日迟。

白话文翻译:

山间的气息萦绕,让我感到阵阵凉意,
听到砧板上的敲打声,似乎与来客的心情相契合。
僧人的窗前,夜雨淅淅沥沥,
这又使得我的归程多了几日的耽搁。

注释:

  • 山气:山中清新的气息,指山中湿气重,气候凉爽。
  • 森岑:形容山林幽深的样子,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葛衣:指用葛布制成的衣服,古人常穿用以防寒。
  • 砧声:砧板敲打的声音,通常指妇女在家中磨豆腐或缝衣服时的声音。
  • 僧窗:僧侣的窗户,指寺庙中的僧房。
  • 萧萧雨:形容雨声细微而连续,带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 归程:回归的路程。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归乡的情愫,营造了一种环境与情感交融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金朝著名词人、诗人,字允中,号穷睇,生于1140年,卒年不详。元好问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游历途中,因雨滞留于寺庙,借助山中雨景抒发自己对归程的思念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僧寺阻雨》是一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的诗作,诗人在雨中停留于僧寺,借助细腻的描写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归属的渴望。诗的开头“山气森岑入葛衣”,描绘出一种清新又略带凉意的环境,山中的气息渗透到身上,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归隐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砧声偏与客心期”,砧声的响起与自己的心情产生共鸣,使人不禁想起家中的温暖与亲人。最后两句“僧窗连夜萧萧雨,又较归程几日迟”则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与现实的阻碍结合起来,雨声的连绵不绝加重了归途的遥远与无奈。这种情感的层次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归属的深切思考,使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山气森岑入葛衣:描绘了山中清新气息的特点,给人带来凉爽感。
    2. 砧声偏与客心期:砧声唤起了诗人对家的思念,情感上产生共鸣。
    3. 僧窗连夜萧萧雨:夜雨淅沥,增添了孤寂的气氛。
    4. 又较归程几日迟:归程的延迟使得诗人内心更加焦虑,渴望回归。
  • 修辞手法

    • 比喻:山气与葛衣的结合,象征着自然的亲密。
    • 拟人:砧声与客心的联系,使得声音具有人性。
    • 对仗: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阻雨”展开,体现了对归途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宁静与幽深,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着阻碍和孤独,同时也带有生命的滋润。
  • 砧声:象征着生活的琐碎和对家的眷恋。
  • 葛衣:代表着诗人对清新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元好问
    C. 杜甫
    D. 白居易

  2. “砧声偏与客心期”中的“砧声”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敲打声
    D. 鸟鸣声

  3.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孤独与思乡
    C. 愤怒
    D. 自豪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通过月光与思乡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而《僧寺阻雨》则通过自然景象与生活琐事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在归途中的孤独感与思念之情。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都展现了对家的眷恋,但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元好问生平与创作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