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辛弃疾 〔宋代〕
总把平生入醉乡。大都三万六千场。今古悠悠多少事,莫思量。微有寒些春雨好,更无寻处野花香。年去年来还又笑,燕飞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总是把一生的经历融入醉酒的幻境中。大约有三万六千次的欢场。古今多少事情,实在不必去思量。偶尔有些寒冷的春雨也不错,更无处可寻的野花香气。年复一年,来来去去,还是笑着,燕子在空中忙碌飞翔。
注释:
字词注释:
- 醉乡:醉酒之地,形容一种陶醉的状态。
- 三万六千场:指无数次的欢聚或娱乐,形容生活的繁华和多彩。
- 悠悠:形容时间的悠长,事情的繁杂。
- 莫思量:不必去思考。
- 寒些春雨:略带寒意的春雨。
- 寻处:寻找的地方。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欢场”可以看作是对士人生活的反思,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欢乐的虚幻。
- “燕飞忙”意象中的燕子,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生机,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宋代著名词人、军事家,以豪放词风闻名,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及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辛弃疾在经历战乱和仕途不顺后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苦短、往事如烟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生机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醉乡的意象引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开头的“总把平生入醉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与陶醉的境界,体现了辛弃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华梦境的向往。接下来的“大都三万六千场”则用夸张的数字展现了人生的丰富多彩,却又隐含着对这些欢乐的虚无感慨。
“今古悠悠多少事,莫思量”一句,传达出一种对往事的超然态度,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世俗的纷扰。诗中提到的“微有寒些春雨好”,则用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春雨虽寒却也带来了一丝清新,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最后一句“年去年来还又笑,燕飞忙”则以燕子飞舞的意象结束,全诗在对过往的思考中回归生机与欢乐,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整首词在简洁的叙述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总把平生入醉乡:作者以“醉乡”作为自己心灵的归宿,表示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 大都三万六千场:用夸张的数字展示人生经历的丰富,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欢乐的短暂。
- 今古悠悠多少事,莫思量:对往事的思考无益,强调要放下执念。
- 微有寒些春雨好:即使有些寒冷的春雨,也带来生机,象征希望。
- 更无寻处野花香: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难以寻觅,感叹人生的无常。
- 年去年来还又笑,燕飞忙:时间的轮回中,依然保持乐观,燕子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醉乡比喻心灵的寄托与陶醉。
- 夸张:三万六千场的表达突显了生活的丰富与复杂。
- 对比:春雨的寒冷与燕子的活泼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与反思,借助自然意象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乡:象征着人们的理想与追求。
- 春雨:代表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燕子:象征着春天、生命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浣溪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辛弃疾
D) 苏轼 -
“总把平生入醉乡”中的“醉乡”指的是什么?
A) 酒馆
B) 理想生活
C) 乡村
D) 春天 -
诗中提到的“三万六千场”有何含义?
A) 一年
B) 无数次的欢聚
C) 长途旅行
D) 战斗经历
答案:
- C) 辛弃疾
- B) 理想生活
- B) 无数次的欢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词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显豪放与壮阔,后者则多了一份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