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孤馆积阴,独居无作。黄子芾孝廉持晓风残月图便面属题,爰赋此词以掳归思》

时间: 2025-01-23 14:23:13

暗潮生,纤月暝,解榜越江口。

脉脉新愁,堆上短亭柳。

有人玉笛声中,罗衾如水,这归梦、比莺还瘦。

正僝僽,道是芳草吴天,何处重回首。

烛冷香温,滋味尽消受。

可怜落尽桃花,春寒孤馆,怎挨得、酒醒时候。

意思解释

祝英台近

原文展示:

孤馆积阴,独居无作。黄子芾孝廉持晓风残月图便面属题,爰赋此词以掳归思。

暗潮生,纤月暝,解榜越江口。脉脉新愁,堆上短亭柳。有人玉笛声中,罗衾如水,这归梦比莺还瘦。正僝僽,道是芳草吴天,何处重回首。烛冷香温,滋味尽消受。可怜落尽桃花,春寒孤馆,怎挨得酒醒时候。


白话文翻译:

孤零零的馆舍积聚着阴影,我独自居住,毫无作事可做。黄子芾孝廉拿着晓风残月的图画,请我题字,因此我写下这首词,以表达我对故乡的思念。

暗潮涌动,细月渐沉,解下船帆在江边。我的新愁如垂柳,堆满了短亭。有人在吹奏玉笛,轻柔的罗衾如水,我的归梦比黄莺还要憔悴。正当迷惘时,听说那芳草在吴天之下,何处可以再回首?蜡烛冷却,香气已然消散,所剩的滋味也尽失。可怜那桃花已经凋落,春寒的孤馆里,我如何耐得住酒醒的时刻?


注释:

  • 孤馆:指孤独的居所。
  • 黄子芾:指黄子芾(黄宗羲),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
  • 晓风残月图:一种意境图,描绘清晨的微风和残月,象征清冷孤独的情感。
  • 脉脉新愁:指细腻而深沉的新愁。
  • 罗衾如水:形容轻柔的被褥,意在渲染一种柔和的氛围。
  • 蜡烛冷香:蜡烛的香气已冷却,寓意温情已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星誉,清代诗人,以词风清新、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自然以及故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创作于周星誉孤独的生活中,表现了他对归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孤馆的环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篇的“孤馆积阴”立刻设定了一个阴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孤独感。这种环境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紧接着的“暗潮生,纤月暝”,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更象征了诗人心中暗涌的情感。

在意象上,短亭柳、玉笛声等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恬静却又饱含愁绪的氛围。诗人通过“罗衾如水”传达出对温暖、亲密的渴望,而“归梦比莺还瘦”则让人感受到思乡的无奈与失落。最后几句提到的桃花凋零与酒醒的时刻,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悲伤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词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对孤独、思乡的深刻反思,让人不禁沉浸在那份浓烈的情感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馆积阴:独自生活在阴暗的馆舍中,暗示孤独。
  2. 黄子芾孝廉持晓风残月图便面属题:引入黄子芾的图画,增添了文化气息。
  3. 暗潮生,纤月暝:描绘夜晚的景象,暗示心中情绪的涌动。
  4. 脉脉新愁,堆上短亭柳:细腻的新愁与柳树相映成趣。
  5. 有人玉笛声中,罗衾如水:柔美的音乐和轻柔的被褥,形成温馨的对比。
  6. 这归梦比莺还瘦:表达对归乡的思念和失落。
  7. 正僝僽,道是芳草吴天:迷惘中听说芳草的地方,象征希望。
  8. 何处重回首:对过往的追忆与无奈。
  9. 烛冷香温,滋味尽消受:温暖消逝,暗示情感的流逝。
  10. 可怜落尽桃花:桃花凋零,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11. 春寒孤馆,怎挨得酒醒时候:春寒中的孤独,无法忍受酒醒后的清醒。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罗衾如水”,形容轻柔。
  • 对仗:如“暗潮生,纤月暝”,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脉脉新愁”,使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孤独、思乡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诗人的情感细腻而真挚,引发读者的共鸣。


意象分析:

  • 孤馆:象征孤独和内心的空虚。
  • :寓意柔情与愁苦。
  • 玉笛:象征美好的回忆与温暖。
  • 桃花:象征青春与美好,但也暗示着无常与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思乡
    C. 绝望
    答案:B

  2. “罗衾如水”中“罗衾”指的是什么? A. 被褥
    B. 衣服
    C. 食物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黄子芾”是谁? A. 画家
    B. 学者
    C. 诗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周星誉的《祝英台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失去的情感,但周星誉更聚焦于孤独的环境,而李清照则强调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