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时间: 2025-04-28 06:45:34

灞桥旌,西渚渡,涕泪咽南浦。

把袂临歧,黯正绝风雨。

匆匆暮暮朝朝,倩谁留得,更飘泊、天涯难住。

襟头觑。

旧恨还著新愁,年来不堪数。

梦断荒江,仗剑复谁语。

看他云叠山重,身归何处,却负了、几番来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袁克文

灞桥旌,西渚渡,涕泪咽南浦。
把袂临歧,黯正绝风雨。
匆匆暮暮朝朝,倩谁留得,更飘泊天涯难住。
襟头觑。旧恨还著新愁,年来不堪数。
梦断荒江,仗剑复谁语。
看他云叠山重,身归何处,却负了几番来去。

白话文翻译:

在灞桥上,旗帜飘扬,西渚的渡口,泪水哽咽在南浦。
挥手告别,正值风雨交加的时刻。
日复一日,匆匆忙忙,谁能留住我?我在天涯漂泊无依。
衣襟上流露出思念,旧恨又加上新愁,年复一年难以忍受。
梦断在荒凉的江边,手握长剑又能与谁倾诉?
望着那重叠的云山,我归向何方呢?心中却承担着多少离合悲欢。

注释:

  • 灞桥:指灞河上的桥,历史上著名的离别之地。
  • :指旗帜,象征离别的情感。
  • 南浦:指南方的渡口,常用来形容离别。
  • 把袂:挥手告别的意思。
  • :暗淡、忧伤的意思。
  • 襟头:指衣襟,象征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常以细腻的笔触表达深沉的思考。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是袁克文在离别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情、爱情的思考与感慨。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离别成为常态,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忧伤。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袁克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和心境。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灞桥的旌旗和西渚的渡口,设定了一个充满离愁的环境。“涕泪咽南浦”一语,更是将离别的悲伤推向高潮。诗人在这里以南浦作为离别的象征,表现了他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把袂临歧”表达了告别时的无奈和悲伤,暗示着风雨交加的外界环境与内心的痛苦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在此处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渺茫,整个情感基调愈发沉重。

诗的中段提到“旧恨还著新愁”,这不仅表现了过去的情感牵绊,也暗示了新的困扰与烦恼交织在一起,难以释怀。诗人通过对时间的反思,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苦涩。

最后的几句,诗人感叹“梦断荒江”,呈现出一种孤独与无依的状态。仗剑而立,似乎在追求自由与解脱,但又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对照,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示了离别的痛苦与人生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与对情感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灞桥旌,西渚渡,涕泪咽南浦。”:描绘离别的环境,表达了伤感的情绪。
  • “把袂临歧,黯正绝风雨。”:挥手告别,心中忧伤,暗示即将面临的艰难。
  • “匆匆暮暮朝朝,倩谁留得,更飘泊天涯难住。”:时间的流逝与漂泊的无奈,表达对归属感的渴望。
  • “襟头觑。旧恨还著新愁,年来不堪数。”:思念与情感的交织,旧愁未解新愁又生。
  • “梦断荒江,仗剑复谁语。”:孤独与无奈,手握长剑却无倾诉对象。
  • “看他云叠山重,身归何处,却负了几番来去。”:思考归属的问题,感叹人生的离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和泪水比作风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旧恨新愁”,通过对仗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梦断”赋予了人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孤独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诗人在离别之际,既有对故人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灞桥:象征离别。
  • 南浦:象征思念与愁苦。
  • 云叠山重:象征人生的重重困难与归属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祝英台近》的作者是谁?

    • A. 袁克文
    • B. 李白
    • C. 杜甫
  2. 诗中“梦断荒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与孤独
    • B. 快乐与希望
    • C. 愤怒与怨恨
  3. “旧恨还著新愁”中的“新愁”指的是什么?

    • A. 新的朋友
    • B. 新的烦恼与忧愁
    • C. 新的快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别与思念,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
  • 柳永的《雨霖铃》则通过对景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了离愁别绪的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袁克文研究》
  • 《离别诗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