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洲四首》

时间: 2025-01-25 23:01:30

役民如犬马,国破作降俘。

往往湖中石,宣和艮岳无。

意思解释

药洲四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役民如犬马,国破作降俘。往往湖中石,宣和艮岳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痛苦与无奈,民众像犬马一般被驱使,国家破败后成为了俘虏。湖中往往能见到石头,宣和与艮岳的壮丽景象已不复存在。

注释:

  • 役民:指被征用的百姓,犹如犬马般被驱使。
  • 如犬马:比喻百姓的悲惨境地,形容人被当作牲畜使役。
  • 国破:国家已破灭,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
  • 降俘:指被俘的士兵,意指沦为敌国的俘虏。
  • 往往:常常,表示频繁。
  • 湖中石:指湖中的石头,可能象征着不变的自然景象。
  • 宣和艮岳:宣和是指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艮岳是指某座山,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其诗多表现对时局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风格沉郁。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与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字数不多的情况下,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开篇两句直白而有力,生动地描绘了在战乱中,百姓如犬马般被迫劳作的悲惨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民生困苦的同情与愤慨。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的描摹,湖中石头的存在与宣和艮岳的消失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暗示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诗中流露出一种对旧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充满了沉重的历史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役民如犬马”:表现出人民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像牲畜一样被驱使,无尊严可言。
    • “国破作降俘”:进一步揭示了国家被敌国侵略后的悲惨境地,士兵被俘,国家的尊严荡然无存。
    • “往往湖中石”: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不变的自然,形成一种对比。
    • “宣和艮岳无”:宣和的繁华与艮岳的雄伟在国家破败后成为奢谈,表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犬马”与“降俘”相对比,展现了人们的悲惨遭遇。
    • 意象:湖中石的意象与历史的消逝形成对比,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 主题思想: 诗歌集中表现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刻反思,诗人对国家破亡的悲痛与对人民遭遇的同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犬马:象征着无辜百姓的苦难与屈辱。
    • 降俘:代表了国家沦落与个人命运的悲惨。
    • 湖中石:象征着不变的自然与时间的流逝。
    • 宣和艮岳:象征曾经的繁华与荣耀,现已不复存在。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役民如犬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赞美
      • B. 同情
      • C. 愤怒
    2. “国破作降俘”中的“降俘”指的是什么?
      • A. 逃亡者
      • B. 被俘的士兵
      • C. 叛徒
    3. 诗中提到的“湖中石”象征着什么?
      • A. 不变的自然
      • B. 历史的遗迹
      • C. 人的命运
  •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虽风格不同,但都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忧虑,杜甫的《春望》同样展现了对国家动乱的深刻反思,值得一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