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刘向》

时间: 2025-01-10 21:51:52

窃弓俱奋臂,窥鼎迭磨牙。

同姓馀中垒,昌言抑外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窃弓俱奋臂,窥鼎迭磨牙。
同姓馀中垒,昌言抑外家。

白话文翻译:

我偷偷地拉弓,奋力用臂力;
窥视鼎中美味,磨牙在不断期待。
同姓之间有余地,不如外家能言善辩。

注释:

  • 窃弓:暗自拉弓,表示隐秘的行动。
  • 俱奋臂:一起用力,形容全力以赴。
  • 窥鼎:暗中窥视鼎中内容,鼎为古代烹饪器具,代表美味。
  • 迭磨牙:不断磨牙,表现出渴望和期待。
  • 同姓:同一姓氏的人,表示亲近。
  • 馀中垒:指同姓之间的余地、隔阂。
  • 昌言抑外家:比起外姓人来说,同姓人更少能言善辩。

典故解析:

  • :在古代文化中,鼎是一种重要的器物,象征着权力和美食。
  • 磨牙:形象地表达了对美食的渴望,常用以比喻期待某种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翰,号天池,晚号万山,南宋诗人。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诗词功底著称,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社会时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间的关系复杂,同姓之间的情感与外姓之间的互动成为诗人思考的主题,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同姓之间的微妙情感。诗人以“窃弓”和“窥鼎”两种意象来暗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隐秘与期待。拉弓象征着准备行动,而窥视鼎中美食则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同时,诗人也指出同姓之间往往存在隔阂,虽然表面上是亲近的关系,但在言辞和交往上却未必如外家那般流畅。

整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的复杂性,也揭示了社会交往中的某种哲学思考,读者在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敏锐洞察。诗句虽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窃弓俱奋臂:隐秘地准备,暗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与努力。
  • 窥鼎迭磨牙:对美好事物的期望和渴求。
  • 同姓馀中垒:同姓之间存在隔阂,暗示亲情并不代表理解。
  • 昌言抑外家:外姓人在表达上更为流畅,这引发了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拉弓比作努力,窥鼎比作渴望,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际关系的观察,探讨了亲情与外家之间的微妙差异,表达了一种对社会交往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潜在的力量和准备,暗示着行动的隐秘性。
  • :代表美味和权力的象征,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磨牙寓意渴望,对美食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窃弓”指的是什么?

    • A. 偷偷行动
    • B. 拉弓
    • C. 预备
    • D. 以上皆是
  2. “窥鼎”一词象征什么?

    • A. 欲望
    • B. 食物
    • C. 观察
    • D. 以上皆是
  3. 诗人认为同姓之间的关系如何?

    • A. 密切
    • B. 隔阂
    • C. 友好
    • D. 不重要

答案:

  1. D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将进酒》:李白表达豪情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情感更为奔放。
  • 《月夜忆舍弟》:杜甫则通过思念亲人表现出更为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